1.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由来已久,它不仅仅表现在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同时,这种不同已经深入骨髓,成为了一种集体的潜意识,淹没在不同的文化群体之中。
很多人读外国名著的时候会生出困惑,那就是对于基督教西方为什么会如此地忠诚?从小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我们,已经不自觉地成为了无神论者。
如果给我们的生活偏要塑造一个神,大概率也是没有人参拜的。与其相信神,我们更相信自己的力量。要说个性飞扬,西方人应该远胜于我们。在某些方面,我们是远远没有西方人的思想更加开放的。
相对于我们的稳妥守旧,西方更崇尚冒险和英雄主义。但为什么所有人都要在背着十字架的耶稣面前礼拜呢?
这种种的困惑,就是因为我们对于西方文化底层思维了解的匮乏。
而西方的底层文化,也恰恰正是我们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把钥匙。
我们只有真正地了解西方人的文化构造,我们才能够更深层次地了解他们所写的作品。
2.从不让人失望的赵林
对于西方文化的研究,国内已经有了不少先进的成果。但真正能够打破藩篱,做到鞭辟入里的还不多。赵林的《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演进》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这方面的创作是非常艰难的,它不仅仅要求作者了解西方的底层文化,还必须融和西方的政治制度,道德观念,哲学思想,以及各种审美规范等等。这不仅仅考验作者的知识积累程度,同时也要求作者具有高度的概括力,逻辑思维和想象力。
可以说,读这本书的过程是非常烧脑的,因为其思想的深邃。但同时,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非常爽的,因为它能点亮你的思想。
作为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赵林没有让我们失望。他在西方哲学,西方文化和基督教思想史的研究上都颇有建树。《黑格尔的宗教哲学》《西方宗教文化》《基督教与西方文化》《西方哲学史》《古希腊文明的光芒》是他的代表作。
在如今这个时代能在哲学研究领域深入到如此程度的学者并不多,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学术视野,同时也需要不断深耕的决心,和勇于创新的魄力。
作为哲学方面的专家,他还开设了很多公共课,我们可以在网上找到这些资源学习,以加深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
3.《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演进》
赵林在这本书中,深入地为我们剖析了中西方文化的具体差异。难能可贵的是,他深入到精神的层面,为我们做出了生动的诠释。
他以我们中国的思想为原点,如果说我们是协调的现实精神,那么西方就是超越的浪漫精神。
但这种超越的浪漫精神的发展并不是一路顺畅的。它也伴随着各种矛盾。几个重要的思想元素,在不同的时代都各自占据过上风。终于到了17世纪,国家主义,科学崇拜和乌托邦理想,成为了三种新的宗教形式。
整个思想过程的演变非常地复杂,但是赵林的剖析却让我们思想清明。
赵林把劣势变成了优势,我们中国的学者不要害怕自己东方人的视角,我们需要的是和西方人共情,在此前提下,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西方的传统文化。
4.关注几个方向
想要深入地了解一种文化,我们要关注他们的神话故事。正如作者所言,任何一种神话都以朦胧的和浓缩的形式表现了文化的基本精神。希腊的如此,中国的也是如此。这些神话故事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故事,而是蕴含着人与自然的相处法则。
而任何真正的宗教意识,首先都是一种否定现实的彼岸意识。我们中国人大多是比较务实的,自春秋以来我们就已经显现出了明显的无神论倾向。“未知生,焉知死。”“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是我们伟大的孔子所说的话。也正因此,我们对于彼岸世界的观念非常的淡薄。所以,世世代代的读书人,更多的,会选择积极地出仕。因为,我们对于生命的终极关怀,就表现在对于这种道德的现实关注上。
所以,我们不太能够理解苏格拉底,我们也不太能理解耶稣的宣言。“我的国不属于这世界”,他们对世界还有更广袤的想象。
狄尔泰说,永不熄灭的形而上学的动力是想解决世界和生活之谜。
也因此,西方世界的科学崇拜会发扬光大。
从希腊城邦的和谐共生,到罗马的高举世俗英雄主义,再到日耳曼宗教殉道的中世纪,整个西方还处在不断地整合与分裂的进程中。
直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西方才完成了向现代思想的演变。而这种近代西方思想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整个艰难的过程,赵林都为我们做出了生动的梳理。
《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演进》回顾整部书,就是回望西方的整个文化发展史。我们唯有找到文化的根,才能学会欣赏它开出的花与结出的果。
文化与文化之间,并非天然不可理解。赵林教授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这在整个中西方哲学研究史上,也是重要的突破。
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才算真正地形成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外国名著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了解了底层思维之后,便自然更好读懂其中背后的深意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