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之路》拆解分析3

姜春华,(1908~1992),历任上海第一医学院教授,国家科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医专业组成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

 姜春华老先生的自述我通读以后发现,姜老更注重实用,没有门户之见,但是讲求最后的临床疗效,这点很重要。其次,勤奋,终身学习,一辈子持续的努力非常重要。

 1.勤能补拙

姜老的父亲告诉他,不要怕笨拙愚钝、天资不足,事在人为,更多地是需要后天的坚持学习,姜老的父亲给他举例孔子的学生曾子最愚钝,但是传孔子之道的是曾子。此外,病有些是难以治疗的,有些是自己凭借实力可以治好的,所以一个医生需要多读书,尽量把握住实力,实践总结思考之后进一步多学习多总结,形成良性循环。 所以天资只代表起点,努力才代表了你的高度和未来。

2.放弃文艺 全心专注学医

姜老说自己曾喜欢书画金石,诗词歌赋,但是他随书法老师学习的时候,告诫道:“金石书画是一种爱好,要下很多年的苦功夫可成名家,且你要先有社会地位。而且它无济于国计民生,医学更加实际一些”。 所以,选择便意味着“舍”“得”二字,先舍弃,后得到。

3.也要死记硬背

理解记忆重要,但是苦功夫、努力去死记硬背也很重要。跟前面岳美中老先生、任应秋老先生强调的一样。

4.独立思考

不能“纯信”,需要独立思考,不可古云亦云。比如某医家记载医案,说得了病,诊断为三年前喝酒导致的,服药催吐后,吐的味道犹有酒味。这种明显不可信。 要有自己的脑子,不要去做“乌合之众”。

5.精读与略读结合

基础,根源的东西要精读,其他方面的书,也可以适当多读读。做个比喻,先扎好根,根深蒂固了,再四处开花。

6.内化吸收

资料像散珠,思路好似一根线,需要把这些珠子穿成什么便可穿成什么。一个人的思路也要多维度、多方面的。否则思路狭窄,专业就不能有更高更大的成就。做医生,需要活用成规,创立新规,既破又立。 将所学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为我所用最重要。

7.中西结合,但是不以西医对比中医

姜老通过陆渊雷先生的函授班,同时并进学习中医与西医,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但是姜老通过临床实践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认识疾病的粗细不等于最终疗效的高低,姜老强调,不可以以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与中医做对比。但是双方认识若相合,辨证论治为手段,则能更好发挥中医的灵魂。(这点与任应秋老先生的经历类似,都是经历了中西互通互学后有所困顿,之后再有新的感悟与新的突破)

8.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陆渊雷先生教姜老如何去学习,然后再去学习医学。跟任应秋老先生强调的要先去学会学习方法,再去学习,才能事半功倍有异曲同工之处。 姜老也提出,对于某些教学方式反感,像母亲抱着孩子走路,不让下地走路,课堂里天天“填鸭”,最终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缺乏自学能力。 所以姜老觉得不仅是纯粹的中医学、西医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学习的习惯,学习了学习的方法,这点比学到的知识更重要。

9.对学术没有门户之见

姜老跟今天的中医医院、西医医院的绝大多数一样,是没有门户之见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是有意思的是,姜老提到自己只用西学,但不用西药。 同时中医流派也很多,很多人持门户之见老死不相往来,但是,实际上,只要留心处处皆学问,互通有无,互相交换,1+1>2的效果,互惠互利的,所以要多交流。

10.通过图表形式加深理解

通过表把分散的内容集中起来,通过图的方式把相互关系以图的方式表达出来。

11.理论+实践结合

姜老讲读书,临床看病两者需要结合,日间诊过的病人,晚上回家查阅前人治验,如果有效,可依前处理,无效就考虑前人方法可取之处。

12.输出倒逼输入

①临床看病输出倒逼输入:抗日战争爆发期间,肠伤寒、斑疹伤寒、回归热、肺炎、疟疾、痢疾、天花等疾病肆虐,由于治疗的需求,所以姜老复习、翻阅了古代的天行时行瘟疫、温病诸们和专著,自《肘后》、《千金》、《外台》、《瘟疫论》、《疫症集说》到清代温病名家的叶天士、王梦英、吴鞠通等著作,通过临床需要输出,然后倒逼自己不断学习(输入)。

②教学相长:姜老曾担任教学工作,教的是《金匮要略》、《伤寒论》、《药物》。每次备课,先搜集各方资料,然后充分理解,之后融会贯通,最后条理化讲给学生听。取材宁可多,用的时候宁可少而精。这也是输出倒逼输入。

13.摆脱繁琐哲学

这里姜老说的隐晦了点, 简单地说,有些人写的故弄玄虚,或者是没有必要的,比如《难经》讲天干地支阴阳夫妻、男女老少,玄学气息太重了,不利于医学的发展,所以以徐迴溪《难经经释》、张山雷《难经汇注》对《难经》予以疑问和进一步学习。

14.学医需酝酿

好酒要发酵,酝酿的越久越醇香,所以持续学习的时间要长,并且要博采众长,切忌混日子。

包括学医姜老也重视内化、吸收,万万不可买椟还珠。比如姜老谈及《外台秘要》,学《外台秘要》的原因有四,一病症多,二药物广,三方剂药味不多,四集中各家经验方,没有玄学,比较扎实。学习时候先看一个病种都用什么药,哪些药频次高,或者一个方子之内只用一味或者两味药的这种单方、经验方,多需学习。 另外《千金方》姜老自诉难以理解学习,后来明白了孙思邈的《千金方》与陶弘景的流派基本相同,属于道家方面,与传统的仲景经方派有很大区别。通过《外台秘要》学习杂病的治疗方法,而《千金方》对于五脏虚实综合症候群效果比较好,尤其呈现神经精神症状的,比如“神经官能症”西医无特效药的,《千金方》治疗效果不错。

 如果你对中医知识感兴趣,可关注本人公众号“易旭道岐黄”,了解更多中医知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名老中医之路》拆解分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