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名师走,贴着学生教

——《散步》教后记

文/半夏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今天,我上了一节公开课,讲的是七上语文第六课《散步》。

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就比较排斥,一是因为这一篇文章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自己之前讲过,听同事们讲过,外出参加教研活动,也听过其他乡镇的同仁们讲过,基本上都是以概括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赏析景物描写、探究作品主旨为主要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除了理解“责任”相对有难度,其他问题都解决的比较顺利。总感觉一节课下来,老师就是在讲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收获不大。

不想讲《散步》这一课,第二个原因是,这篇课文,我已经给同学们讲过了。虽然当时只是用了不到一节课的时间,走马观花,点到为止,但基本的知识点同学们也都知道了。参加工作这么多年,不管是校内教研展示课,还是外出参加优质课比赛,我都喜欢挑战未知,喜欢挑战课堂上的各种意外,哪怕课堂出现了失误,我也不喜欢“烫剩饭”。讲过的课,再去讲,有时候,还要装作没有讲过的样子,这种事儿,我干不来,也不想干。自己都觉得索然无味,还怎么要求别人兴致勃勃地去听?

因为,很多时候,我坐在台下,作为旁观者,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台上的老师讲得津津有味,自我陶醉,同学们基本上都会很“配合”老师,装作认真听讲的样子,装作学会了的样子。可是,听课的同仁们,特别是那种没有教研任务,只是为了完成二十节听课任务的老师们来说,只要你讲得不是特别好,他们坐一会儿就撑不住了,要么小声说话,要么刷手机,还有的老师一边听课,一边备课、批改作业。

不想听,或者说,没兴趣,听不下去!

讲真,听课老师这种表现,完全可以理解!

一方面,老师们确实比较忙,要不是有任务,估计没人愿意主动去听别人的课;另一方面,不愿意听,没兴趣,是因为确实有些课,上得无趣。

虽然,我对这个问题认识到位,虽然我也一直很努力地想要自己的课上得有点意思,但有时候,确实是因为水平有限,不能免俗。

这次的公开课,需要手机录制,然后上传到指定平台,当做研修作业。所以,我才有机会作为一个旁观者来看自己的课。

不看不知道,一看,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

在我讲《散步》之前,已经有两位小同事讲过了。因为这次的教研任务是要求同课异构,我们七年级组四个语文老师都要讲《散步》。两位新入职的小老师,备课都很认真,也都是抓住那几个知识点来讲的,效果都还不错。

恰巧,最近我看了徐杰老师的一篇文章,谈的话题就是“同课异构”。他说,很多地方的“同课异构”,居然都上成了“同课同构”,即使老师们都想上出来点儿不一样的东西,但最终还是大同小异。

深以为然的同时,我决定试着上出来点儿新花样儿。但是,凭我的能力,创新,难度系数有点大。于是,我开始上网搜索名师的课堂实录。还真有,关于《散步》,我先后学习了我最喜欢的三位老师的课堂实录,他们分别是余映潮老师、程翔老师和王君老师。

不愧是名家,不愧是大师,他们的课各有千秋,各有特色,有深度,有高度。看完之后,我只剩下满心的佩服。因为,我知道,作为一名普通老师,名家的课堂,无法复制,也驾驭不了!

但是,相比而言,我觉得我可以借鉴王君老师的教学设计,但需要结合我们班的学情,结合我个人的能力,降低难度,缩减内容,把《散步》当做“写作型文本”,跟着课文学作文。

于是,就有了我今天的《散步》,抓住“我们在田野上散步”这句话,准确地说,是抓住“散步”、“我们”、“田野”这三个词语,从“写事”、“写人”、“写景”三个角度来学习课文,学习作者莫怀戚的写作技巧。

讲完课之后,我就反复看我的讲课视频。说实话,我是第一次这么细致认真地看自己的课。我认为,整个教学设计,也还可以,只是在操作的过程中,还是暴露出来一些问题。

第一点: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现了小失误,忘了板书课题。虽然这不是一个多么大的失误,毕竟PPT上出现了,而且,即使不写,学生.也知道这节课讲的是《散步》。但是,按照常规,这确实算是失误。不过,我将错就错,把板书课题和盘点课堂主要内容一起放到了“课堂小结”里,也算是补救成功!

第二点:上完课之后,我总感觉这节课有点飘,不实在。或者说,经过我的调整之后,跟王君老师的那节课相比,太过浅显。王君老师让学生演读,通过反复读,读出三个词语中蕴含的大量的信息和情感。我没敢让学生演读,是怕他们读不好,也怕他们品味不出太多的东西。

或许,我应该相信我的学生,试一下,说不定会有别样精彩。

第三点,整节课,我感觉,还是“给”学生的东西比较多,学生自己生成的东西比较少。但是,对于我和学生而言,我们都是第一次上这种“写作型文本”课,关于写作技巧,我也是知道一点皮毛,要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基本上不可能。

所以,我只能“给”!

第四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真正属于我自己的东西太少。借鉴名师教学设计,不是不可以,但我还是希望能有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在里面。这节课,“写事技巧”是我自己编的顺口溜,“写事有技巧,要素少不了。情节有波折,读者兴趣高”,通俗易懂,方便识记。

第五点,虽然是资深语文老师,课堂应变能力还是不足。讲课的过程中,一只苍蝇不停地给我翻PPT。后来才想起来,这不是课堂上的“波折”和“意外”吗?现身说法,讲写作技巧不是更好吗?

那只苍蝇,如果能跟着我的节奏给我翻页,就可以直接给我当秘书了。只是,我是开拖拉机的,它却是以高铁速度给我翻页,我跟不上啊!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也有了自己以后前进的方向。一方面,我还要继续学习名师课例,继续研究名师课堂,不是为了照抄照搬,而是从中学习理念和方法,然后活学活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另外,我还是要通过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情,提升自己,上学生喜欢的语文课,让学生每节课都学有所获。

我知道,课堂永远有缺憾。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减少缺憾。

跟着名师走,贴着学生教。

我会一直在路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跟着名师走,贴着学生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