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育人与分数之路——学《玩游戏,学数学》有感

最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育人就不能有分数吗?(已经成为教师的我,对于要把教书育人永远是第一位放在核心位置上是毫无疑问的。但,走着走着,我感觉我不再是育人的教师,而是一个“培养”分数的训练员。什么原因呢?很简单,因为有成绩的压力,就因为这样的压力,我放弃了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坚守。)那真的是这样吗?是因为外界的压力吗?还是因为自身对教育信念的松懈?有没有一种教育方式实现我们新教育所倡导的那样“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呢?(现在的教育,把所有的一切都想象成是为未来的幸福做准备。正如蒙台梭利所说的“所有人都关注儿童的未来,但是恰恰没有人关注儿童的现在。”其实教育不是一个准备的过程,而应该讲究教育本身就是幸福的。)

有没有存在一种——以知识学习为载体的育人教育,而分数只是额外的奖赏?答案是有的,是在我们教育界前辈们的著作之中,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教育改革和实践中。而“玩游戏,学数学”就是其中优秀的改革探索实践的成果之一。

数学教育看起来只是一种知识教育,但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是以传授与学习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严格认真的数学学习和训练,可以使学生具备一些更多的素质和能力。

《玩游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章:统计游戏玩起来。在第一阶段——我帮体育老师想办法。执教者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出发——体育老师马老师准备在三年级开设一个体育兴趣班。你认为王老师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把这样的现实场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的侃侃而谈。

在我们数学教学中,导入其实并不像语文、英语等其他学科那样五花八门——它的作用,主要是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玩游戏,学数学”这个导入环节,让人人有话说,人人能说话,人人能思考,人人都参与,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唤醒了所学过的统计学知识,更调动了实际生活经验,和生活联系起来。

在此,可以关注数学的来龙去脉,知道数学概念、方法和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渊源和过程,会提高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现实世界中各种复杂问题的意识、信念和能力。当然,单单这个导入环节并不能完全实现这样的育人效果,但是,当孩子学完再回过头看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结论概念方法原来都是这样产生的呀,以后我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呢?

    接着执教者抛出第二个问题:你认为马老师遇到的哪个问题是最重要的,为什么?这个问题也是我们教育教学从浪漫过渡到精确,聚焦学习重点的转折点。孩子们在分析刚刚所提问的所有问题中挑选出最重要的,并说明理由。这其实就是孩子们在进行思考。而且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的思考。也只有存在有效思考的课堂,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课堂。学生们也在这有效地思考和争辩之中,达成临时性共识——最重要的问题是选择体育项目。

反观自我,如果是让我来处理这块,我会直接省略掉——直接给学生几个体育项目让学生统计数据……我这是典型的“直截了当,直奔主题”的灌输行为。别的错误先不说,单单育分现象就特别严重。低年级的孩子,学习的内容很简单。其实,说白了,希望学生所学的就是问的答案,但答案本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尤其是低年级阶段的。“玩游戏,学数学”恰恰相反,其不重视(相对来说)问题的答案,而是特别重视观念建构的过程。例如:第四章一个简简单单的16乘4这一算式就衍生出了一棵繁茂的“数字树”。把问题说清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总是急着给出答案,而忽略解释问题的重要性,研究问题的必要性。

学生也在学习解释问题,研究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知道面对错综复杂的现象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突出事物的本质,按部就班地、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不会无所适从、一筹莫展,或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也相信,孩子在以后面对这样“统计类”问题不再会束手无策,而是会试着解释问题,研究问题,抓主要矛盾。

紧接着,执教者又抛出来一个问题:如何帮助马老师解决这个最重要的问题,并详细描述你的解题步骤。这一部分也是我们说的重头戏,在这一部分一般老师都会直接的引导孩子,甚至告知孩子——把书本上的搬到黑板上,再试图把黑板上的搬到学生的脑子里。“玩游戏,学数学”她不一样,她完全把这一部分放手交给孩子,让孩子在逐渐的滚摸中向前摸索前进,而老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引导和点拨。这种执教者的教学,不正是我们所倡导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吗?

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初期理解(背景观念)能够卷入到课堂之中,并逐步形成前景观念。同时,孩子们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了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多么的幸福和自信呀!(现在的教育,把所有的一切都想象成是为未来的幸福做准备,其实教育不是一个准备的过程,而应该讲究教育本身就是幸福的。教育就是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培养一个片面或者异己的人,现在教育总是在补短,不断的补短就是不断摧毁人自信的过程,教育应该是培养人对自信的自信,教育应该不断地让人去寻找自己身上突出的基因和密码,是一个扬长的过程,而不是补短的过程。)

    在这个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的过程,也正是培养孩子的过程。我要抛弃灌输式教学,不能把数学学习的好坏仅仅理解为“刷题”的数量和速度,数学是一门重思考与理解、充满创造性的科学,要让孩子们像数学家一样思考数学问题。

最后执教者要求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请你对你的办法作出评价,合理的地方是什么,不足的地方是什么?学贵在思,思考自己所学的过程,思考自己方法的合理性,在我们一般的传统教育教学里面基本上不会出现的。而“玩游戏,学数学”,却打开新的一扇大门——少数服从多数,是我们统计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却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没有考虑到少数人的观点,少数人会伤心的。同时,更没有让学生像校长一样去思考体育课程的安排。

在此,也可以看出来,数学也是可以培养孩子的人文情怀,同时,学生在以后也会认真注意事物的内在关系规律,而不是“胸中无数”,凭感觉、“拍脑袋”做决定、办事情。

小结

综上所述,《玩游戏,学数学》其本质上是以传授与学习数学知识为载体,以育人为核心的是一种素质教育,而分数只是其额外的奖赏而已。这样的知识载体式育人教学,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切实培养塑造每一个孩子。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分的教育”走向“人的教育”,我还有漫漫长路,但我不会因为有成绩的压力存在就放弃了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坚守。我坚信,以传授与学习数学知识为载体,以育人为核心的素质教学必定会有分数这一额外的奖励。

你可能感兴趣的:(找寻育人与分数之路——学《玩游戏,学数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