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领导(管理)也无法解决中年危机?

很多人说,做管理做的越高层,越老越值钱。但我看到的现象却并非如此。很多公司招聘JD中写着XX经理(总监),要求年龄不超35岁……年龄不超45岁……。不写年龄的公司也有,但很多HR私下说,虽没写出来,但筛选简历时会把年龄过大的先淘汰。这就是职场的残酷。所以,不是岗位做的越高,就不会遭遇中年危机。

我认为,管理岗跟中年危机是两个不同维度的变量,他们有一定相关性,但没有因果关系。年龄不代表中年危机,岗位越高也不代表不会遭遇中年危机,中年危机是否能解决取决于你在市场的价值。

一、职场上有一个词叫”职位通胀“。意思是,你的岗位上去了,但能力跟岗位不匹配。有些职场人为了高薪,通过跳槽不停往上窜,每跳一次,岗位晋升一级,薪资涨20%以上。那些人运气好,遇到素质不高的HR,不懂面试的面试官。小公司没绩效考核,顺顺当当就过去了。但运气总有用完的时候,当薪资涨到一定程度,老板也会计算这盘数。如果你拿的年薪50W,我为什么不找个30W的年轻人,活可以干的和你一样,薪资比你的低,还年轻力壮。

我有个朋友求职,找的总监职位,遇到这样一位老板面试官,他说,“我面试了很多人,都是职场10多年的管理层,谈下来感觉很水,做了那么多年管理只做一件事,天天搞关系,岗位专业知识一点谈不出来,丢了很久。我们公司是做事的,不需要搞虚的东西,没有价值,职位再高也是个筛子。”

我想职场上有很多老板像故事里的面试官,也有很多管理者像故事里的筛子高管。因此,如果是“职位通胀”的管理者,在老板那里,无法不体现跟成本匹配的核心竞争力,那被取代的危险就在身边。

二、持续不断疯狂创造价值,才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护城河。这是张磊在《价值》一书中提到的护城河概念。每家公司在做人才投资,即是价值投资。老板作为投资人,他在考察人才,永远关注的是人的价值,而不是他的岗位和年资。现在信息万变,发展飞速,如果还躺在岗位和年资上养老,之前累积的价值会被时代淘汰。

有很多职场人,除了工作就是刷手机,顾家庭。用于学习的时间几乎没有,对新东西不知道,不懂得用,前十年累积的经验不断在工作中输出和消耗,慢慢的,你有的东西变得跟不上时代,价值缩水。

有些人在同一家公司做了十多年,年复一年重复着同样的工作,终于熬到了管理层。当某天公司裁员进到市场,才发现自己有的东西跟市场需求相差甚远。

由此可见,市场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如果管理岗一直处于稳定态势,没有跟随市场需求进行学习和变化。那危机就在身边。很多公司清退35岁老员工,包括管理岗,年龄不是关键,而是你在岗位上的价值是否跟成本相匹配。

三、做领导(管理)不代表拥有较高职业成熟度和职业适应性。很多职场人是没有思考过自己的职业规划的,不停晋升觉得是职场理所当然的单一模式。特别是在大企业中稳定上升的部分人。当某一天这种模式无法再延续,不稳定因素侵入时,这种领导才会突然觉醒。

除非是那些端着铁饭碗,一辈子在一个环境中直到退休的职场人,不需要考虑中年危机。只要变换环境,都会考验你的职业成熟度和适应性。虽然你有丰富的经验,但多年领导,人人听你的,可能导致自身灵活度变弱,不容易妥协,对很多平台无法适应,平台的不如意容易被放大。

现在平台型企业特别多,95后员工逐渐进入职场。代际沟通、平台环境都给每人带来极大的挑战。如果职业成熟度不够,被管理者高高在上的思想禁锢,倚老卖老。那危机就在身边。

或许有人觉得,做领导人脉广,应该不愁工作机会。首先,做领导不一定人脉广,有些人就不喜好交际,只想干好工作,忽略了外部资源的累积。第二,即使人脉广,别人介绍的机会跟自己想要的不一定匹配。即使有机会给你,你做不来,也是白搭。所以想靠人脉解决中年危机,这不是必然关系。

四、做领导看似位置高,权力大,但仅局限在某平台里,在市场中讲求价值。很多职场人会有大企业光环,觉得在某大企业呆过,出来找工作,大把机会任我挑。这些是太高看自己的想法。你在企业中,你才是“XX总监”、“XX经理”,出了企业,你就是求职者,面试官看中你的,不是你的头衔,而是头衔背后你为企业创造了多少价值。

因此,市场不会因为你曾经是领导,命运就会优待你。领导是外在的,你的能力价值才是实在的。如果脱去这顶帽子,你没有拿得出手的技能,那危机就在身边。有很多大企业出来的管理者去了其他企业水土不服,毕竟文化不同,光环成了紧箍咒。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领导(管理)也无法解决中年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