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叩问内心

        这套书中除了让我一见倾心的《小说教学教什么》之外,我捧到跟前的第二本书就是这本《写作教学教什么》。

      工作三年多,对于写作教学一直觉得是没什么底气的,总觉得指导不得发,对于大作文来说,如果指导较少的话,学生写的不符合要求,指导过细,又容易产生一系列程式化的文章。对于一周一篇的小作文,常常不知道要布置什么题目,很多时候想组织点活动创造点情境,又往往因为杂事缠身而或自己的懈怠而了之。因而在看到书中的一些课例时,是蹦现出很多灵感的。比如王崧舟老师的“亲情测试”,应该是取材于毕淑敏《我的五样》,当时读到的时候泪眼婆娑,但是因为教的是小学,从未想过将其当成一个情境来完成。即便如今看到了王老师的这个有关于“生死抉择”的课例我仍然不敢轻易尝试,但是却也给我了诸多地思考:原来我们创造作文情境的视角远可以大一点再大一点,宽一点再宽一点,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写作总是那老一套,为什么从孩子的作文中读不出新意?是不是我们也要反思我们给了他们思维展开的立足点和空间了吗?总是用《寒假趣事》,《一件难忘的事》这样的题目来捆绑孩子们的思维,孩子们写不出有新意的文字也是情理之中了吧!

      其后的一个高中课例也对我触动很大:《用证明观点》,小学高年级,我们也接触了不少议论文,也尝试写了一些,但是一般而言都存在一些通病:没有论点(以为自己有论点,其实不是);不会选择材料更不会陈述材料。而这篇课例中老师一开始花了不少的时间,从班级里的一些情况入手,让学生辨析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这让我思考学生们不会写论点是不是因为他们根本不太理解论点的具体含义,或者只是一知半解和事实这样的概念混淆在一起,所以如果我不帮助学生们厘清概念,可能他们的论点一直都表达不清楚。在课例之后,在选材方面,这位老师并没有草率地把材料需要达到的几点要求呈现出来,而是通过几个材料的呈现,带着学生去分析这些材料是否符合或者说是否用得很准确,能够作为证明观点的事实。一步一步地引导之后,带着学生来总结出要选择那么核心特征与观点吻合的材料以及具有多面性的材料,叙述该材料时应该有所侧重。这是一个针对高中生的课例,老师用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告诉孩子们如何用事实证明观点,而在面对我的小学生们的时候,我竟然企图通过概括性的几个要求让学生明白议论文写作的一般要求,是不是有点异想天开,我没有现在他们思维的角度上来教授他们能接受的内容,所以不管是写一篇还是写十篇,恐怕层次不会提升很多,因为孩子们根本还不懂如何去写!又何尝能写好呢?

      写作教学就像是一场海底淘金的冒险,想要淘到金子很难很难,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选择放弃淘金,用“简单的”方式来代替,但是有时候是需要海底淘金的勇气和耐性的,不然怎么才能“点石成金”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教学,叩问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