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学习力」《思考,快与慢》No.9,苏语嫣

拆页十二

来自第十五章《琳达问题的社会效应》

P140

少即是多的逻辑悖论

芝加哥大学的奚恺元( Christopher Hsee)让人们在当地一家商店清仓大甩卖时为几套餐具标价,当地餐具的价位一般在30-60美元。他将受试者分成三个小组,其中一个组看了下面的标价,奚恺元将这组标价标注为“综合评估”,因为受试者可以对两套餐具进行对比。另外两组只看了其中一组的标价,此谓“单一评估”,综合评估是组内实验,而单个评估则是组间评估。

假设A、B两套餐具质量相当,那么哪套更值钱呢?这个问题很简单。你可以看到A套包括B套所有的餐具,另外还多出7件完好无损的餐具,所以A套“必然”更值钱。的确,综合评估组的受试者宁愿多花点钱买A套餐具也不愿买B套,A套标价为32美元,B家标价为30美元。

在单一评估组中则出现了完全相反的结果,其中B套标价(33美元)比A套(23美元)高很多,我们都知道为何会出现这一结果。用具组合(包括餐具)通过标准和原型展示出来,因为没有人想买破损的餐具,于是你立即感觉到A套组合的平均价值比B套组合的平均价值低。如果以平均价值引导估测,人们认为B套更值钱也就不足为奇了。奚恺元将这样的结果模式称为“少即是多”。从A套中拿走16件餐具(有7件是完好无损的),它的价值就会提升了。

实验经济学家约翰•李斯特( John List)对奚恺元的发现进行了复制,他在真正的市场上拍卖两套相同的高价值棒球卡片,每套各为10张,但其中一套附赠3张普通价值的卡片。就像餐具的例子一样,在综合评估中,数量多的组合会比少的更有价值,但在单一评估中则正好相反。

「I,重述知识」

"少即是多",这个道理你曾经用在什么地方,结合拆页内容,你再次向他人介绍,你将如何说?

答:使用场景+概念解释

1.使用场景:分舵小伙伴的陪伴中,我会运用高质量的谈话,去创造更多的能量,实现少即是多的效果,令自己对他们产生更深的影响。

2.概念解释:

“少即是多”是一种因为认知错觉造成选择倾向于更少的一个的一种现象。主要体现为,在没有同类事物对比的情况下,人们容易从单一事物的平均价值上做评估推测,得出平均价值低,因而选择放弃(量多,平均价值低);相反,倘若量小,则会被认为平均价值更大,人们更倾向于选择量少的一个。

「A1,激活经验」

某次工作汇报、推销产品,你都认为包含的内容更多,价值更大,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请描述当时的场景,然后用“少即是多”理念修改这个案例。

如果没有这样的例子,那么反过来,说说你在购物时,如何掉进这样的陷阱?如果再来一次,你会怎么做?

答:故事标题+故事内容

1.故事标题:优惠几百块的诱惑

2.故事内容:

3月下旬,我终归还是下决心买一台超薄笔记本。因为今年计划全力投资自己,各种学习精进,于是各种开销很大,甚至入不敷出。

想着电脑是大电器,家里有个江苏的亲戚又是自己卖电脑的,于是特意找他帮我看了电脑和价位,然后自己到上饶商场去看。

我没有和老板娘迂回太多,直接和她说了机型,也直接告诉了她我亲戚卖电脑,并让他俩通了电话(暗示她不要给我开太高价)。

于是,老板娘给我开了个比京东便宜100元的价位,同时微笑着说“我这边送你个大礼包,鼠标、音响、电脑包都有。”

这老板娘开的价格和我亲戚说的虽然贵了又两百块,但想想毕竟人家也要赚钱,看着也是一个爽快的人,给我比市面价值好歹也便宜了几百块,还赠送大礼包。

“嗯,算是难得的了。”于是,我也很爽快的答应了。

当我拿到大礼包的时候,有些失望,因为那些东西质量很差,都是很久以前的产品,我几乎不会去用。

我告知我亲戚拿到了电话,同时也和他说了下礼包的困惑,亲戚被我愣住了:

“啥?你没和她讲价啊?我给你的价格也是厂家那边给我们的报价,有抬高的。”

“我看她给我的价格比你的报价还便宜点,再对比市面价格,至少便宜了我几百块,就没去讲价了。”

说心里话,当时彻底放弃讲价,还真是认为老板娘给我便宜几百块非常不容易。


写便签 20190620  22:08-22:33 pm 共计耗时25分钟

你可能感兴趣的:(「RIA学习力」《思考,快与慢》No.9,苏语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