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感”要刷吗?
文 | 悟恩 图 | 花瓣网
01
网络时代其实把人与人间的关系进行了超越时空的浓缩。不仅快了,也“近”了。
古时联络得靠写信,靠车马,靠飞鸽传书。
现在联络?点击头像,发几个字甚至发个表情,这事就成了——再深入的交谈,前后加起来也不过几个小时的面“屏”敲字。
人与人之间对接、交流的方便快捷,也引发了商业模式的演变:从实体到网店,从网店到微店,到微商。
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讲的都是人与人(商业则是商家与客户)之间的连接。
所以,刷存在感,就是不得不为之的事。
因为,要连接,首先得被看见。
02
商业首先拼的就是存在感。
往大里说,是铺天盖地的广告。
广告打得多了,嵌入别人的认知深度就强了,就有更大可能成为别人选择时的优先项。这就是“品牌”效应,尽管它未必是品牌。
往小里说,是让别人知道你是干什么的,美其名曰个人品牌。刷存在感,是为了让别人记住你。
线上和线下,变的是刷存在感的形式,不变的是寻求彼此连接的实质。
线下的刷存在感,是像乔吉拉德一样:派名片,广撒网。
当然,也包括饭席酒局上的相互介绍和相互追捧。
有一句话说,高级圈子的人互相追捧,低级圈子的人则互相拆台,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段位高的人,即使是逢场作戏,也会演得不亦乐乎,因为彼此心知肚明,这是在为下一步的合作做铺垫——至少不会主动封闭了让彼此关系深入的可能性,广交友,多留后路,总不是坏事。
线上则简单多了,追捧变成点赞,留言和评论……,不见其人,先见其字,哪怕是留一个表情,也在表示:我是谁,我在。
而且,点赞、留言的用处还在于激起别人的好奇——人均有虚荣心和好奇心,看到对自己点赞、留言的人,都会点击对方的账号一窥究竟,这叫回访。
你来,我往,交互就形成了。之后,随着交互频繁,关系加深,就会有下一步成交\合作的可能。
总之,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学会刷存在感,是成交的第一步。
03
刷存在感,其实是为了产生连接,而连接的下一步,则是深度连接。
深度连接,才会有合作的可能。
而一旦有了合作,就是开始检验彼此之前刷的“存在”是否经得起考验
——上次饭局你说你是写文的,这次叫你写,看看你的水平如何?
——你上次留言后,我回访,说起你是玩摄影的,这次请你帮我拍几张商业大片,看合不合我方要求。
是骡子是马,拿出来溜溜。
是真材实料还是滥竽充数,用事实告诉我,这就是检验。
显而易见,当检验不及格,这次合作就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毕竟工作不是闹着玩的,人不能靠顾着彼此的脸面吃饭。
04
对于刷存在感这事,需要懂得两点:
一、存在感是要刷的,但要讲究方式方法。
以线上的wei商举例。
wei商套路不外乎:先把微信好友加满(现在应该是5000人),然后在朋友圈发信息。
发信息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发发日常生活,也发广告,日常信息的量大于广告..的量。
——发日常,是为了表明自己是有血有肉的真人,降低别人的防备,拉近与别人的距离;发广告,是为了告诉别人自己是干什么的,方便别人有需要时找到。
第二种,纯广告。
——天天刷,日日刷,文字表情加九宫格图,看起来很完整,却冰冷乏味,带着浓浓的套路味。
显而易见,只发第二种的人,大抵段位都不高——因为对人性了解得不够。你定时定候像个机器一样发广GAO,可能早就被别人屏蔽了,发来又有何用?不过自欺欺人罢了。
此为劳而无功的假勤奋。
刷,也得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刷。
线下刷存在感亦然,同理心很重要。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别人没空,别人不方便,你刷来的“存在感”,只能是反感。
又如,为了让彼此关系深入,不断安排饭局酒局,这没错,但不能强人所难,更不能拿“你不来就不是朋友(兄弟)”、“就是看不起我”的说辞来道德绑架,这样只会让人觉得你这人太“社会”,至少不懂事。
越是深入的关系,越是朋友、兄弟,就更应为对方着想,不强人所难。
二、刷存在感与修炼内功,要同步走。
除却那些相识几十年的亲朋好友外,靠刷存在感得来的,开始不过是点头之交。
至于是否会有进一步的,基于互利共赢的合作,就看个人的实力与造化了。
造化拿不准,只能拼实力。
刷存在感,不过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你是千里马,而是千里马是前提。所以,刷存在感和提高内功,需要同步走。这个问题以前说过太多,这里不赘述。
最大的存在感是,你足够突出,你熠熠发光,你拥有黑洞一般的强大引力,这样的存在感才长久。
待你练得盖世武功,存在感不刷自然有
——你见过大名人大师刷存在感吗?很少。因为没必要了,他们的实力与背书,已经是最强大的存在,别人不见其人,也会先闻其“名”。
总结:
对于无名小卒而言,刷存在感是必要的,它是吆喝,是广而告之;它关乎你的平台与机会。所以不要用所谓的清高与不食人间烟火,作为自己懒于成长的借口。
此外,刷存在感要懂人性,知深浅,而且别忘了让自己变得有价值,否则刷来的存在感,也无大用。
以上。
我是悟恩,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