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人生路 学习正当时(27)

蔡桂霞学焦点坚持分享(原创)第27篇:关于倾听

        焦点中级班第11次线上课的内容是咨询基本功“倾听"的深度学习。

      关于倾听,人本主义大师卡尔.罗杰斯曾经有过一段精彩论述: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美好啊……每当我得到人们的倾诉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许维素在巜尊重与希望》一书中说:心理咨询最有效的一个要素是:当事人觉得咨询师是在专心倾听着他,是在尝试着理解他。

        大师的话,会让人对倾听的效果产生极大的兴趣。而他们所说的倾听,与我们日常聊天里的倾听,还是有所不同的。

王老师在讲课中让我重温了初级课程中关于倾听的内容:

1,倾听的态度:接纳,未知,欣赏,好奇。

2,倾听的“四不“原则:不预设,不评判,不建议,不指导。

3,SFBT倾听的重点:听出当事人在乎什么;听出当事人期待什么;听出当事人曾经为此付出的努力有哪些;听出当事人的优势力量在哪里。

    在咨询实践中,我以为要做好倾听,首先要有耐心,因为来访者都是带着诉求来的,有满腔"苦水"倾诉,但他要看环境是否安全,对象是否可靠,而且是否同频(信任),所以咨询师在倾听的过程中,要保持专注和沉默,不随意打断对方,能够酣畅淋漓的宣泄,对倾诉者来说会有一种非常正面的感受:被关注、被尊重、被允许。任何插话,哪怕是肯定的、鼓励的打断,都会对倾诉者的语流造成阻滞,给倾诉者的思路带来干扰。因此,合格的咨询师是不会轻易出声的,即使对方的倾诉告一段落,陷入了沉默,这时,对方可能正沉浸在自己的感受里,一些领悟正在酝酿,仿佛花苞即将开放。这时,我们只需静静地陪伴,与之同在即可。倾诉,往往在信任的关系里、在安全的环境中才能顺畅地进行。

      其次是不评判,这个不评判,不单单指否定性的,也包括肯定性的。对于前者,大家都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否定性的评判意味着攻击,是破坏双方信任关系的大忌。但肯定性的评判也被约束,可能很多人难以理解。其实,这个约束,是从维持关注焦点的立场出发的。换句话说,倾听的关注点,应该是被倾听者,也就是倾诉的那个人,而评价,无疑将焦点转移到了评价者一边。从开始评判的一刻开始,倾听者就已经不再关注倾诉者,而是在关注自己的主观反应了。这时的“倾听者”,已经转变成了“倾诉者”或者“评论者”,倾听也就结束了。对于这样的变化,对方会有怎样的感受,大家可以换位思考一下。

        第三就是不建议不指导,这也是最考验咨询师的一点,所谓不建议指导,换句话说就是严格尊重人际界限,让当事人为自己的事情负责,不提建议,不包办代替。心理咨询有个明文规定,就是咨询不涉及当事人的具体事务。一旦突破了这个设置,就混淆了双方的责任界限,让当事人成了被动的接受者,所满足的不过是建议者的价值感、存在感而已。这不但对当事人没有实质的帮助,还会给对方传递“你不行,我行”的负面信息,打击对方的自信。这就让助人的初衷走向了反面,造成伤人的结果,是一定要避免的。

      咱们咨询的目的就是助人自助,有句话说的好:从内部打破,是生命;从外部打破,是食物。让我们不忘初心,在咨询的路上且行且珍惜!

你可能感兴趣的:(慢慢人生路 学习正当时(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