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动机

激发学习动机

我们天天对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对班上孩子说要好好学习!但什么是学习呢?

心理学上的概念:学习是一个人的生命过程,是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基本生存状态和成长的基本方式,学生作为发展主体是客体的,我要学习,要发展,要生成,这需要我们关注学生生成和发展中自身的生命能量和活力,也就是学生的学习力。

其实在上学的时候,对于这句话我并不是很了解,作为学生,只是知道要学习,并不清楚为什么要学习?最近几年,我越来,越觉得学习的重要性,我特别的想学习,网络上搜索适合自己课程,公益的,收费的,只要觉得对自己有帮助,就学习。慢慢的,在学习当中会发现,想学的实在是太多了,网上丰富的资源会让你挑花眼,各种名师大咖的,讲座,文章,一堆一堆的,但我们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怎么办呢?我开始明白,我需要进行选择,选择那些我最需要学习的,最适合我个人职业成长的,还有就是亲子沟通这一块。最切合自己实际需要的,学习起来劲头十足。

到现在,我才算是弄明白什么是学习。想要学习,就要有学习动机,这种内源性学习力,外部环境不能彻底改变它,只能顺应它,保护它和唤醒它。

雅思贝尔斯曾说:教育只能根据人的天分和可能性来促使人的发展,教育不能改变人生而具有的本质,但是没有一个人能认识到自己天分中沉睡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教育来唤醒人所未能意识到的一切。

卢梭也说过: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

课堂上怎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可以从以下四点着力入手。

1.新奇。

孩子天生具有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性。人就应该很好的利用孩子的这一特性,在教学当中,抓住他们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就比如说汉字演变。当同事听说我竟然给我们一年级的学生讲甲骨文的时候,他们都很吃惊,认为一年级的孩子根本就学不会。可实际情况呢,孩子们特别的有兴趣。甲骨文当中很多都是象形文字,极大的满足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我是从天地人入手,让孩子们接触了甲骨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期最先认识的就是“天地人”这三个字。其实这三个字,学生在幼儿园都已经认识。当我黑板上写下天地的甲骨文,他们一下子来兴致了,纷纷猜测,我就顺势讲了《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的故事,由甲骨文到神话故事,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最主要是是他们发现的甲骨文的有趣,特别是在他们猜测正确的时候,更是兴奋不已。这之后,我会不时的写上一个,让他们尽情的猜测,其实有时候他们猜测的真的是八九不离十,可见还是我们的孩子更有想象力。

2.共鸣。

共鸣,这个物理上的概念,现在越来越多的被我们借用到情感的感染上。

怎样产生共鸣呢?最常用的就是类似的经历和经验。

比如我们在学习《一个接一个》(部编版一年级下)的时候,当时指导学生来读第一小节的时候,读出情感变化,从高兴到不高兴再转为开心,学生刚开始的时候怎么都体会不出来。我就开始问:平时的生活中,你有没有正在看电视过瘾的时候,妈妈让你写作业?“有”!然后就是滔滔不绝的各种吐槽。我赶紧顺势说:看电视心情怎么样?写作业呢?学生立马就进去角色。读的是入情入境。那“哎”读的更是传神,好像事情立马就会发生。

除了这种方法,还可以产生共鸣的是:观念上的共鸣;情感体验上的共鸣;再者就是愿望,理想上的共鸣。

找准共鸣点,学生学的会更入境。

3困惑

当认知和学习之间产生冲突时,课堂上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困惑处,设计问题,启发思考,学习。

比如学习《项链》(部编版一上),课堂开始,我就抛出问题:项链是带在哪里的?我们学的这篇文章,项链不是戴在脖子上,而是戴在大海上。这是一串什么项链呢?怎么给大海戴上呢?

4.挑战。

每节课结束,都可以根据本节课所学,设计个有梯度的问题,从简单的每个人都要过关的基础题,到提升题,再到有一点难度的挑战题。三种题,第一题必做。第二题和第三题设计不同程度的奖励。这个可以结合班级奖惩制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