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拿来吧你!——《Steal like an artist》

这本《steal like an artist》是之前读过的《show your work》的姊妹篇,篇幅比之短小,结构也更简单,鸡汤式的例子也更少(水份更少)。整本书围绕着创意和创作展开,给出10个小方法来帮助读者找到属于自己的创意。

1. Steal like an artist——像艺术家一样偷窃

第一章的标题也是本书的标题。如毕加索所言,art is theft。

我认为本书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指出并不存在凭空产生的创意,创意都来自更先前作品的启示。有时候人们觉得某件作品非常有创意,仿佛是完全独立于先前作品产生的,并不意味着这件作品就真是这样产生的,仅仅是人们不知道作者的创意来源(reference)。

现实情况是,“太阳底下无新事”,所有的新想法都是旧想法混合产生的。

作者之所以要在第一章的前半部分给出这样的观点是为了让读者把创意从神坛上撤下,不要认为创意只是少部分幸运儿才能拥有的。在这之后就是获得创意的方法,那就是持续地、有选择性地收集周围的信息、他人的创意。由于创意来自于周围,所以本书反复强调的就是一个人的水平和周围的人成正比,只有与高手一起行动,才有可能成为一样的高手;反之,和臭棋篓子下棋只会越下越臭。

一开始只是复述别人的内容,慢慢地就会加入自己的想法,而随着自己想法占比越来越高,创意的存在也就越发明显。作者所说的这种过程正是艺术家式的创意窃取。

2. Don't wait until you know who you are to get started——不要等到认清自己是谁才开始

我觉得本章的标题对我的启示还是挺大的。作为一个处于迷茫期的人,我一直在思考是否有什么方法直接找到一条明路,但本章标题让我意识到有的事情现在就应该开始做。

人们想要成功但又往往觉得自己不配成功(冒名顶替综合征),其原因在于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巨大落差让自己感到无力。而作者提出了两种途径来解决这种毛病,第一是认定自己要做成的事情就踏踏实实去做,第二则是假装自己已经做成了某件事(fake it till you make it)。最重要的是从当下就进入到把事情做好的状态。

3. Write the book you want to read——写一本你自己愿意读的书

这一条准则倒是非常容易理解,热爱是一切成就的基础。

从创作的角度来讲,热爱是持续创作的动力。对于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也是如此,只有热爱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才能够有所作为。

4. Use your hands——多动手

作者认为纸笔创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使用电脑进行创作的时候,书写的速度和思考的速度几乎一致,同时想返回删除又只需要按下删除键,这就使得创作过程中几乎没有太多专心思考的过程。

由此可见纸笔创作的重要性在于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创作的内容,而不仅仅是想到什么写什么。

5. Side projects and hobbies are important——备份方案和爱好都很重要

这里的side project指的是与自己所喜欢的事情重要性差不多的事情,一般来说大多数人感兴趣的领域并不止一个,而本书就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轻易去放弃其中的任何一件事情。

我认为这一点和之前看过的《天才战略》有一点相悖,包括本书后面的观点也有一定的冲突,因为在这些地方所强调的都是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减法,只专注其中少数的几项,甚至只保留其中一项。但是在本书中,作者认为如果同时有几种爱好,当你对其中一种感到厌烦时,适时地投入到另外一种爱好中,不仅能避免消耗过多的热情,往往还能收获额外的创意。

除了与爱好并列的爱好之外,适度地日常活动,比如家务活、散步、运动,也是必须的。人不可能持续不断地处于创作状态,有时候就是需要停下来放空、休息,而后在下一次创作中做得更好。

6. The secret: do good work and share it with people——秘密就是好好工作加上好好分享

大部分关于share的部分都在《show your work》里体现了。

毫无疑问地是大家都想象安迪沃霍尔所说的一样,在这个网络时代在聚光灯下呆个15分钟——大家创作的目的总包含着出人头地。而达成这一点的法则就是好好工作加上好好分享。

不过,作者在本章内反而强调享受籍籍无名的过程。当你还没有成功时,这个世界并不会关注你,所以没有人在乎你做得不好。想清楚这一点,可以大幅度减少我们内心的压力。失败了又怎么样,反正也没人看到,马上收拾一下开始下一次的创作。

7. Geography is no longer our master——地理不受限

从本书和《show your work》就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冲浪达人,非常重视网络分享的重要性,当然这也是不容置疑的趋势。今天可供我们分享自己创作内容的是一整个虚拟世界。

而与庞大的分享空间相对的,则是有一定边界的创作空间。我认为这一部分又和前面提到的纸笔创作有一定的关联,所讲述的内容都是关于创作环境的。作者建议大家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作坊式的创作空间,可以摆放自己喜欢的东西、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为的就是让自己能够脱离现实环境,快速地进入创作状态。

8. Be nice. (The world is a small two)——保持友善

这一条规则紧接上一条。既然互联网时代线上分享如此重要,那么也要注意线上交友的原则。好在作者觉得原则比较简单,就是保持友善。

在保持友善之余,网络时代还让我们有机会与天才为伍。如本书所言,与房间里最聪明的人站在一起,直到自己成为最聪明的人,然后去往下一个房间。在这个过程中,友善、好奇心、坚持以及甘于表现得不那么聪明都是必备的要素。

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积极地回答他人的提问、积极地提供改善的意见、积极地分享自己的见解。忽略那些消极的部分,比如说无益的争吵或者负面的批评。

9. Be boring. (It's the only way to get work done)——接受无聊

虽然很多艺术作品里把艺术家们描写为醉生梦死的一帮人,但是现实是创作本身就是一件极度消耗精力的事情。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好地创作,正确的做法是节约精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burn slow)。

另一个boring的点则是自己的本职工作(day job)。上班无疑会消耗自己的精力,很少有人会觉得上班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作者也没有打算否定这一点。但是作者认为工作是获取金钱、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方式,同时也让人们的生活以一种特定的规律持续运转着,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陷入无所事事的状态。毕竟,inertia is the death of creativity。

这条原则可以概括为“板凳甘坐十年冷”。创作的一开始可能是激动人心的,但是一般到了后半段就是意志力的比拼了,因为你会开始怀疑自己创作的内容是否没有意义(这时候就该想想前面所说的原则,当你没搞出什么名堂的时候大家也不在乎你在搞什么玩意儿)或者只想着开始另一种创作(所以有很多人挖坑不填)。针对这种情况,作者建议大家做好时间管理,记录下自己的时间都花在哪里,每天又在创作上推进了多少。重要的不是一天完成一项创作,而是日拱一卒,这样最终必定能够完成原本的计划。

10. Creativity is subtration——创意就是减法

对于最后这条规则,我感觉作者想来一手大道至简。最后一条规则可以概括为极简主义,适时抛弃与自己不匹配的创作内容,这也是前面我所说的与side projects冲突的地方。

不过作者也可能描述的是一个过程:在开始阶段,不要轻易地放弃任何一个发展方向。但是随着创作的深入,环境、物质条件、个人能力等等方面的限制都会显现,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及时简化(leave out)。有的事情只能作为爱好,但有的事情却能作为事业,两者的差别就是在这个深入的过程中体现。

这本书相对简单,我觉得阅读起来还挺轻松的。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关于创作、创意的启发,对开拓自己的思路还是挺有帮助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意?拿来吧你!——《Steal like an art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