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下的奔跑

偶然瞥见西方日落,想到一个画面。

那年,夕阳下的奔跑,依稀还在眼前。

那个场景,虽然被流行梗化之后,显得有些中二,但不可否认,那的确是青春的典型现象之一。

在精力十足的年纪,迎着夕阳奔跑,连发丝衣袂扬起的角度,都透着朝气和欢脱。

一开始一个两个,接着,便三个四个直到十几个,呼啦啦一大群。

跑到最后,最后的一个问前面的那个:这是在跑什么?

前面那个兴奋得脸庞通红,开朗回应:不知道啊!啊啊——

又开始乱叫乱跑。

路人讶异摇头:果然是小孩子,总是动不动成群结队,吵吵闹闹。无忧无虑可真好。

这是很直观的景象,并不是自己的臆想。

许多看似无厘头的言行,找不到背后逻辑,根本无法解释,只因,那是青春的躁动啊。

要不然,也不能突然抬头,看到一大块咸蛋黄般的夕阳,心情就莫名其妙激动起来,就开始闷头往前冲。

怎么解释呢?

哦,可以解释,这是急着跑回家拿相机来拍呢。

那么,告别身边的小伙伴,无视来接放学的爸爸,只知道一直向前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也不愿停下。

跑得喉头冒烟,喘不过气,继续哇啦啦叫着往坡下疾奔。

当时不曾想到,此后的时光里,再没有重现过这样的场景——可分明是那么普通日常的场景。

当时的结局是什么呢?

终究是没有跑过夕阳。

遗憾驻足了好久。

盯着看时难以察觉的下落,却会在你一个不注意的转眼瞬间,狡黠地提速完成。

看落日,简直就像看具象化的时间流逝。

这时候就不得不说起,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上,有一篇林清玄的文章,叫作《和时间赛跑》。

描述的追赶落日的场景,几乎和我的经历一模一样。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

可见,这事多常见,很多瞎跑乱叫年纪的孩子,都曾有过这样的行为。

突然就想和太阳赛跑,突然内心就涌起一股冲动,想奋力宣泄。

或许是精力过剩,又或许其他什么原因,谁知道呢。

当一个人完全蜕掉孩子的壳,便很难回忆起孩子时的全部感知。

只不过,那时,我可以确定,旭日和夕阳,是难得经常能被肉眼直视的两种状态。不像其他时候,太阳总是会刺目,让人流泪。

知道光线通过眼睛,被大脑感知的过程是什么样的吗?

很简单:光→眼角膜→房水→虹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大脑。

光线进入眼睛后,经过层层过滤、折射、转变,才能到达大脑皮层。

虽然这是一瞬间完成的事,却不得不说,整个过程复杂精细得像是一种艺术创作。

被震慑到奔跑,多么正常。

那天一起奔跑的小伙伴,早已散落在无垠的荒野,不知去向,不知生死。

但,夕阳,却始终还是那个夕阳,亘古不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夕阳下的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