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冬日节令小雪纷飞,桌上茶壶里煮着茶水。水开始沸腾了...壶嘴上飘着股白色的烟雾慢慢地在空中飘荡升腾.
偶然翻开梁实秋先生的《雅舍谈吃》,里边的章节目录像餐馆里的菜单一样的各色菜名一排排的列着。从家常小菜到闻所未闻的稀罕菜名,想来梁先生也是个大美食家,行遍千山万水品尝天下美食。书中收集归总他个人喜欢的菜品再加入先生的思想呈现给读者,所谓在“一饮一啄中细细体味人生百味,”不禁让我想起孔子的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国人一直把吃看得极重,并把烹饪和治国都联系到一起。
在我很小的记忆中,“吃”就是幼儿园中的早中晚三餐:“包子馒头西红柿炒鸡蛋”现在脑海中还时不时的回想起这道菜,好像能闻到了鸡蛋西红柿的味道。
再长大点的记忆,“吃”就是每年春节年三十的晚餐。大家庭的聚会和父母们忙前忙后的张罗出一桌子丰盛的饭菜——这就是节日中的仪式感吧。
后来长大了,自己和家人开始出门旅行或工作出差机会,逛遍了中国的大部分地方甚至世界地图上也被我漫漫蚕食标满了踏过足迹的小红旗。可能命中的带“食神”我是极有口福之人,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好吃的东西,这也是我旅途中最大的乐趣。中国菜源于物产丰富/充沛的食才加上国人的聪明才智和极佳创造力完美结合的产物,我觉得中国菜应被颁给——“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奖”。整个中国菜系里我首推粤菜与淮扬菜,广东人的晚茶与扬州人的早茶的美食水准,在全世界那是数一数二的。
谈到美食与吃,不得不提到西餐,西餐是一种文化。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是其文化背景所蕴含的精华吧....西人的饮食倾注于雕刻事物的外表,不像中餐着重于食物的内在与味道。换句我老爸常说的话“形式大于内容”太不实在....西人对饮食的创造力和智商放在了对场景和外在修饰上,也是饮食过程的一种体验吧.他们随意的在户外放张桌子,铺上块桌布,再放上几个泥瓶插上几枝野花、加上摆放的杯子和盘子、刀叉与整个院子的背景是那么的搭调、和谐有美感。
在地中海的游轮上体验了米其林五星的晚餐。之前收到了一个invitation 温馨提示:必须正装出席。到了餐厅多是是四人,两人的小桌上摆放着精美的烛台、花瓶、水杯,香槟杯、红酒杯、和各种大小不同的盘子与刀叉。中间放着一张精美的菜单,从头盘开胃菜到主菜、主食、汤以及最后的Dessert不等....远处舞池里两个乐手拉着悠扬的小提琴曲。彬彬有礼的waiter 站在桌子不远处随时过来为你提供所需服务,端上桌的法菜和意菜摆盘陈设那么艺术与优雅。邻桌人低低耳语的谈话让你感到用餐的civilization/文明舒适......没有中餐馆热闹,吵杂,中国人大多喜欢在用餐时饮酒放松以释放自己的天性,或许这让人觉得有点人情味儿呢……
最难忘的一次美食经历是在孟加拉的首都达卡/Dakar .整个城市都没有一条像样柏油马路,街上全是泥泞的红土。一天外出忽遇暴雨,我几乎找不到一个可以避雨的地方,在雨中慌乱小跑看到不远处一块乌黑油沥的篷布下面围着一堆人,每人手里都抬着个很小的玻璃杯,红红亮亮的液体在手中摇晃着.....我立码朝小摊跑过去,人群里的最里面摆放着一排火炉,上面有几个茶壶烧着开水,是茶摊呀...我也入乡随俗的向老板要了一杯锡兰红茶,学着身边的人慢慢地小口的呷着就着一小块Cookies .....站在在这雨天的茶摊里,听着远处清真寺里的古兰经的唱颂...小口小口的着...仿佛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不再是一个远方个过客...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再像以前那么好奇的到每家新开的餐馆尝鲜了。不知道从何时起开始热衷于烹饪,研究各种食材。开始对生命中所有的事物学会了敬畏。“做饭饮食”就像生活这部大百科全书中的其中某个部分一个章节,让我一点点成迷上瘾,从超市选材到浏览网上菜谱的步骤,每个流程都仔细的训练自己的手艺,有时还迭加自己的想法去优化了菜品的味道和摆盘艺术...我都做得津津有味而乐此不疲.....经过一番勤学苦练之后,把所有的战绩呈现在我最爱的家人面前时....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我无比的幸福!此刻感叹人生,不过是厅堂厨房、饮食男女。当你用心对待它时,它也会把最好的回馈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