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资治通鉴》[593]| 袁术急着当皇帝,曹操谋迎汉献帝


民间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谶言,云:“代汉者当涂高。”袁术以为应该代替汉朝的那个“涂高”就是自己(袁术字公路,而涂通途)。又认为袁氏祖先姓陈,而陈是舜的后裔,而黄色替代赤色,正是德运的次序(袁氏出自春秋时的陈国,是虞舜的后人。舜是土德,属黄色;汉是火德,属赤色。按照五行运转的规律,正应该以黄色代赤色)。于是袁术开始谋划篡逆。

袁术听说丢失的传国玉玺被孙坚得去了,就把孙坚的妻子拘禁起来,逼迫她交了出来。后来听说汉献帝在曹阳遭到惨败,就召集部下,讨论称帝事宜。会上没有人敢发表意见。主簿阎象劝阻道:“周朝从始祖后稷传到周文王,功德越积越厚,三分天下有其二;然而仍然臣服于殷商。明公家族虽然世代昌隆显赫,但并没有当年周国那样的强盛;汉室虽然衰微,但并没有殷纣王当年的残暴!”袁术闻言沉默不语。

袁术征聘隐士张范(留侯张良之后,司徒张歆之孙,太尉张延之子);张范婉拒,派弟弟张承前往道歉。袁术对张承说:“我凭借广阔的土地、众多的人民,想要向齐桓公祈福、效法太祖高皇帝;你觉得怎么样?”张承回答:“欲承天命取决于德厚而不在于兵强。积德就是为天下人着想;如此,虽然以匹夫身份而兴霸王之功也不是难事。如果不自量力,违时逆天,图谋篡位,就会被众人唾弃;谁也无法成功!”袁术闻言很不高兴。

[点评]

张承的这句“取决于德厚而不在于兵强”,说尽了世间的道理。《论语》,叶公问政。孔子说:“近者悦,远者来。”叶公问孔子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使近处的人高兴,使远处的人归附。”此话貌似平淡,意义却极深远。近悦远来,最重要的是依靠什么呢?依靠仁德。有仁德的人,自然使周围的人高兴,使远方的人归附。

什么是德厚?且不说为天下人着想,在那个时代,首先就是要做到“名正言顺”。 就袁术那点德性根基、那点根据地(自以为很大),就图谋称帝,谁能服你啊。袁术着急当皇帝,是急着找死。老实地呆着积攒实力,还不至于惹起众怒,这名头一亮,马上就给予别人攻击的最恰当罪名。

孙策给袁术写信,劝阻他:“成汤讨伐夏桀,要说‘有夏多罪’;周武讨伐商纣,必曰‘殷有重罚,不可不伐。’。虽然汤武有圣德;但是如果桀纣不曾失德,汤武也没有理由夺取他们的江山。当今主上并没有在天下人面前显有过失,只是因为年龄幼小,被强臣胁迫而已。当前的形势不同于汤武所面临的形势。即便是董卓,他虽然贪残淫暴,欺上凌下,野心膨胀;说到废主自立,也多所忌惮。即便如此,天下人照样一致痛恨他;更不要说行不轨之事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人!我听说幼主聪明睿智,少年老成;天下人虽然还没有承受他的恩泽,但无不忠心拥戴。使君一门连续五代都有人出任汉朝的辅政大臣,所受的宠幸、享有的尊荣无与伦比。使君应该效忠汉朝,恪守臣节,报答浩荡皇恩。如能如此,周公姬旦、召公姬奭的美业将在汉朝得以重现;天下人的心愿也将得到满足。然而现在的人们,多被讲谶纬的图书所迷惑,望文生义,附会牵强,一味的讨主人的欢心,不顾事情能不能成功,这正是最需要谨慎的,怎能不深思熟虑!我这是忠言逆耳,发出异议,可能也遭您憎恨。只是希望能有益于您的思考,所以不敢不言。”

袁术开始的时候,以为淮南一带的民众都会拥戴自己,孙策一定会鼎力相助;接到孙策的来信后,愁闷沮丧,居然病倒了。既然袁术不听劝,孙策就与他断绝了所有关系。

[点评]

此时的袁术还寄托一个希望,那就是如今已在江东之地站稳脚跟的孙策能支持自己。谁料孙策也写来一封信,大义凛然的表示自己绝不支持袁术称帝。袁术见自己与董卓一样,竟也突然成了全国公敌,不由得愁沮发疾,也没回信给孙策,二人至此绝交。孙策这一招很高明,他写信试探袁术,如果袁术还有点自知之明,那么他可以继续倚靠袁术,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势力;如果袁术真的像想象中的那样蠢笨,那他也没有必要再投在袁术门下,利用这封信,正好有借口和他划清界限。

从此,孙策脱离了袁术的掌控,正式开始玩单飞。

曹操驻军许县(皇帝迁都之后改名为许昌),打算迎取汉献帝。然而众人认为:“关东地区尚未平定,韩暹、杨奉仗着护驾有功,凶残横暴,为所欲为;恐怕一时半会儿不能将他们制服。”

荀彧说:“从前晋文公迎取周襄王而诸侯风随影从,汉高祖为义帝披麻戴孝而赢得天下人心。自从天子被迫四处流亡,将军第一个站出来高举勤王大旗;只是因为关东地区局势混乱,将军抽不出身入关罢了。现在銮驾已经返回东京,可是洛阳到处都是断壁残垣,荒草满地。义士念念不忘保存国家之根本,万民感念旧恩而悲痛不已。如果能在此时,尊奉主上,以从人望,正是大顺!秉持至公,以服天下,这是大略;扶持政府,招徕人才,这是大德。四方之人,就算有反对的,他也成不了气候。至于韩暹、杨奉,何足为虑!如果不及时决断,让其他豪杰抢了先,我们再想做什么,也来不及了。”

于是曹操派扬武中郎将曹洪率军西向洛阳迎取汉献帝。董承等人扼守险要,阻挡曹洪进军。

[点评]

曹操的谋士荀彧,很有见地也很有说服力。首先,摆事实列榜样,当年晋文公迎周襄王,汉高祖为楚怀王发丧,都天下归心了。第二,给曹操戴高帽,奉天子这事是大顺、大略、大德、大明的大好事。第三,谈损失说后果,你要是不抓紧干,这事别人就该动手了,过这村就没这店了。

荀彧所论,大顺、大略、大德三条,精彩至极,这就是在德不在强。安天下人心为大顺,挟天子以令诸侯为大略,建立政府,让天下人才有投奔处,这是大德。三条缺一不可。

荀彧帮助曹操选对了此次天下大乱中的最关键一步,帮助曹操这个宦官之后从身份上开始能够硬杠四世三公的袁家了,并最终杠死了老袁家。曹操此后有了一个最重要的身份。汉相!

议郎董昭鉴于杨奉虽然兵强马壮,但不善于拉帮结派、缺少外援的实际情况,于是以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了一封信说:“我与将军相互倾慕,只凭听闻便推心置腹。将军排除万难,护送天子返回故都,立下了盖世无双的功劳;多么美好啊!现在各路贼寇扰乱华夏,四海不得安宁;君主的安全至关重要,关键在于辅政大臣。肃清朝纲、走向正轨,必须依靠众贤同心协力,确实不是一两个人所能办得到的。心腹与四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那一方面出问题,肌体都不能正常生存。将军当为内主,我为外援。如今,我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勤苦,愿与将军相共!”

杨奉接到“曹操”的来信,欢喜非常;对手下将领说:“曹兖州的大军近在许县,有兵有粮;天子就应当依靠这样的人。”杨奉及其手下联名保荐曹操为镇东将军,曹操还承袭了他父亲曹嵩费亭侯的爵位。

[点评]

董昭是曹操最终迎回献帝的首功之人。当初,董昭私下曾替曹操写信给长安的李傕、郭汜等大佬进行示好献殷勤,也因此曹操才从献帝那里得到了兖州牧的正式册封。这是董昭为曹操冒名起草签字的第二封信,拉拢住了实力派人物杨奉。

杰出的“员工”是啥?就是领会精神后自己因地制宜见招拆招的给老板谋利益。曹老板离他好几百里,请示报信不仅速度慢而且被截获情报的可能性还高。我干了再说嘛!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读《资治通鉴》[593]| 袁术急着当皇帝,曹操谋迎汉献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