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德业,盛世之治——读<<宋仁宗和他的精英帝国>>有感

陈寅恪先生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可见古代华夏文化造极于赵宋,仁宗朝是赵宋的巅峰。宋代文化的丰富和美学艺术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它兼具大俗和大雅共存而不违和。正如《宋仁宗和他的精英帝国》开篇所言:“它莺歌燕舞,华晔玉瑾,性格如宋词般温婉,气质如兰花般高雅。它市列珠玑,云盈丰华,创造了不可一世的繁华和登峰造极的文化。这是一个值得仰视的时代。”

历史值得我们深思。本书带我们一览其登峰之貌,一探其繁华背后的密钥。

首先,不得不谈的便是皇帝:宋仁宗。他施行仁政,是历史上少数能以“仁”为谥号或冠以“仁”的帝王,是历史上少有的受到百姓爱戴的皇帝。《宋史》记载:“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宋仁宗驾崩后,洛阳的市民们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他善良谦逊、宽厚仁慈、知人善任。苏辙在考试的试卷中说他听说宋仁宗宫中美女无数,仁宗纵情声色,不理政事,俨然就是在说仁宗是个昏君。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建议对之严厉制裁。宋仁宗却说:“朕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苏辙一个小官,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特与功名。”他虽然沉迷美色,声色犬马,醉卧温柔乡,纵情于欢场,宠爱尚、杨二美人,但他理智上知道这是不对的,才任由阎文应将她们赶出宫去。“为人君,止于仁”,这是历史给予他最高的评价。

仁宗时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文人志士。正如苏轼所说:“仁宗之世,号为多士,三世子孙,赖以为用。”而明代李贽更认为:仁宗一朝,“钜公辈出,尤千载一时也”。另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被誉为宋朝三百年唯此一人的——范仲淹。在欧阳修眼里,这个世界充满沙土和砾石,其间偶尔露峥嵘,有几颗美玉璀璨夺目。这些美玉,就是儒家的君子,他们学识渊博、道德崇高、人格完美,是社会的精英、帝国的砥柱。范仲淹无异是美玉中最晶莹纯粹的那一颗。范仲淹少孤而贫、勤学不缀,在饥寒困苦中破茧成蝶,由平民涅槃为儒雅高隽的士子。而后贡举入仕,心忧天下,历坎坷而不坠其志,怀忠义以报社稷,天下呼为圣人,后世奉为楷模。范仲淹曾写道:“一入谏诤司,鸿毛忽其身。”自从当谏官的那一刻,就把生命视若鸿毛,随时可以牺牲掉。“可负万乘主,甘为三黜人。”他三次被贬,但毫无怨言。第一次进谏太后还政给皇帝,被贬为河中府通判;第二次因反对废黜郭皇后,被贬为睦州知府。虽然三起三落,范仲淹却始终不知悔改,因为他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要实现朝廷政治清明的愿望,心忧天下,决不会妥协自己的立场,不会为自己的进退得失耿耿于怀。他宁可像千里马那样狂奔而累死,也不做贪图安逸被圈养的驽马;宁可做鹓鸟在天空翱翔而忍饥挨饿,也不要像鸱鸢为了小利徘徊在草莽之中。范仲淹借灵乌之口,表达不惧人言、不畏权势的决心。“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是专制社会知识分子对言论自由的觉悟和抗争。这一句,同范仲淹后来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样,是士大夫的政治理想和政治宣言!这也是范仲淹一生的为官准则。

总的来说,通过这本书,我更加直观地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宋仁宗和他的精英帝国。如果给我一个机会能够穿越回中国古代,我多么想穿越回宋朝啊!如果要问我原因,那么我想告诉你通过看这本书你便能得到答案。简单来说,便是以下几点:宋代政治环境宽松,言论相对自由,你不会因不同意见,或者是某一句话说的不对而被流放犯罪。宋代各级官僚俸禄甚丰,盘剥较少,远离战火,人民生活和平安定。宋代科考制度较完善成熟,你只要有才华有能力,便能得到尊重和重用,不易埋没人才。宋代生产力发达,经济繁荣,生活质量高,百姓安居乐业!

“千秋德业,盛世之治!”宋仁宗和他的精英帝国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千秋德业,盛世之治——读<<宋仁宗和他的精英帝国>>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