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第017天: 曾祖父述,孝廉、谒者、(金城长史、夏阳令、蜀郡西部都尉。)

1. 孝廉,前面没有“举”字,默认为是“察孝廉”。举孝廉和察孝廉,汉朝时候的不同的选官制度,也称之为察举制度。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以这个人是否行孝廉洁作为是否任用的标准。

二者区别在于,“举孝廉”是根据下面民众的反映与评议作为主要的参考标准,自下而上推举;而“察孝廉”则是自上而下考察,主要依赖于上级官员对下级官员的观察,如果上级认为某人在孝廉方面有所作为,则提拔任用。

2.谒者(yè zhě),官名,古时亦用以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始置于春秋战国,为国君掌管传达之事。秦汉沿置。

据传春秋战国时国君左右掌传达等事的近侍,已用此称。秦、汉属郎中令(汉改光禄勋)。郎中令之属官有“谒者”,“掌宾赞受事,员七十人,秩比六百石”。又少府之属官有“中书谒者”,成帝时改“中书谒者令”为“中谒者令”。南北朝曾沿置,掌引见臣下,传达使命。隋设“通事谒者”。唐为“通事舍人”。凡由宦官担任时,东汉称“中宫谒者”,属“大长秋”,北魏、北齐有“中谒者仆射”,隋唐称“内谒者”,宋以后废。又称“使者”为“谒者”。

据说汉朝时官衔有“中”字者,往往以宦官任之(只是据说,我还没认真考证的)。这位曹述,只是“谒者”、不是“中宫谒者”,看来不是象曹操的养祖父那样是宦官哈!

你可能感兴趣的:(《曹全碑》第017天: 曾祖父述,孝廉、谒者、(金城长史、夏阳令、蜀郡西部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