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孩子任性,一直都是家长矫情

文\高Sir

01.

高Sir的儿子达喜,今年三岁,小家伙现在渐渐有了自己的分辨能力,继而有了自己的选择。

前天早上起床,张罗着给他穿衣服,喝水,刷牙

高太太此时正在吃饭,给达喜刷牙的事就顺理成章的落在我身上,奶奶在帮达喜刷牙的时候经常会触发干呕。

因为自己是牙医,对口腔内容易引起反射呕吐的区域比较熟悉。

所以每次我给达喜刷牙的时候,都会避开这些地方,以免引起干呕。

等我招呼小家伙来洗漱台时,这家伙不干了:我要妈妈帮我刷。

我:妈妈正在吃饭,爸爸帮你刷也一样(怕耽误时间,我的语气开始变重)

达喜:我就要妈妈刷。这时候他的眼眶已经红润了……

以前也经常遇到这种“论资排辈”的事情,只要奶奶在,先选奶奶,奶奶不在家,就选妈妈,总之没我什么事。

正好奶奶不在家,少了一个袒护他的人。

一看他这种情况,我首先抛出橄榄枝:爸爸给你刷牙,很舒服的,来吧。

还是不干,这时的小嘴已经瘪着了,下一个动作就是哭了。

二话不说,我就强硬着把它抱上小椅子,站在洗漱台边。

毫无疑问,小家伙被我的粗鲁吓到了,嚎啕大哭。

我丝毫没有收敛的意思,身正严明地说:爸爸帮你刷怎么了,有什么好挑挑拣拣的。

高太太似乎明白我的用意,始终没有来规劝和阻止,任由达喜在那求救。

一个简单的刷牙,在强硬和娇作的较量下,完成了……

图:花瓣网

你可能会觉得,高Sir对一个三岁小孩至于这样动真格吗?

至于!接着往下看,你能明白。

以前在医院工作的时候,有一个孩子让我印象深刻。

小言是一个8岁的小学生,自打他上幼儿园那会儿就在我那看牙,因此,和他的父母都彼此熟悉。

小言的爸爸是某国企的办公室主任,家庭条件不错,每次来的时候夫妻俩的穿着也体面,给孩子起了一个蛮有情意的名字。

每次来看牙,我的内心都是万马奔腾的感觉。

拔乳牙对学龄的孩子来说正常不过了,好些孩子虽然害怕,但是依然能直面。

可这事到了小言身上,却是如此的艰辛。

推三阻四,软硬兼施,誓死都不上这张牙椅,好不容易哄上来,又有理由捂着嘴巴,拒不配合,各种拧巴。

高Sir从中留意到一个细节,小言的父母总是对他的抗拒,抱有过多的宽容和娇纵。

父母会抱着小言,抚摸着脑袋,讲着各种好听的话。

“好好好,再给你两分钟…再给你一分钟…”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前进一步,后退三步,分针走了一圈,他还原地不动。

最后,都是在众人采取强制措施后取下那颗摇摇欲坠的乳牙。

或许,在小言心里高Sir就是一个霸王硬上弓的坏蛋。

反观这类,软磨硬泡下的任性,总是被强硬给草草收拾了。


02.

作为父亲,高Sir会反思一下孩子的这种任性,究竟和什么有关。

李玫瑾教授说过:对于孩子,尤其是男孩,千万不要照顾的太周到,逆子很多时候是百依百顺造成的。

真是深以为然。

只要奶奶在家,达喜就会占着有人撑腰,肆意的听凭秉性行事。

一旦高Sir出来干预,就会招来奶奶的“救驾”。

久而久之,达喜就养成了事事都要称心的坏毛病。

另一方面,高太太对达喜的教育,信奉那种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的思想,典型的好妈妈形象。

如今打开微信,哪个宝妈的公众号里没有几个育儿号啊。

大概也是很多宝妈的育儿教材,我也草草浏览过几篇,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妈宝男的成长手册》

大部分主张的观点:任何问题都应该通过沟通的方式来解决。

这种观点有没有错,高Sir也是初为人父,对此先悬而不论。

只是,我很怀疑,这种软实力对孩子的管教真的有用吗?

我看到很多家长,都能做到和孩子平等对话,而且做的都不错。

可要命的是,这种平等的对话被过分强调,甚至滥用,没有一点边界可循……


03.

图:花瓣网

克制任性”是李玫瑾教授育儿观点中重点讲述的一节。

并且,将其管教的时间,提早至6岁以前。

6岁的时候对孩子说“不”他大不了在地上打滚,等到12岁的时候再对孩子说“不”他可以离家出走,甚至扬言自杀。

家长的爱没有限制,熊孩子们似乎早已经掌握了这种软肋。

这种“爱”若被利用成为对话的筹码,不就沦为一种败笔了吗。

不管你信不信,一味的强调与孩子平等对话,都是家长的自我矫情。

李教授解释道:孩子三岁之后,一定要立威于他

这种“威”不是打也不是骂,而是当你的表情严肃,他便了然,适时停止。

作为监护人,我们应该尊重和支持孩子选择的权利,但是,这不代表在孩子未成年的路上,可以有更多的讨价还价,比如健康……

对于孩子过分骄纵,据理以争的时候,你的沟通和对话只会显得一无是处。

只有在一个适当的环境下,和孩子一对一,隔绝旁人,单独相处。

你只需表明姿态,坚定立场,接着仍由他发挥和宣泄情感。

等到他筋疲力尽,毫无招架之力时,你再给予一些关爱,这时的对话才显得很有“分量”

为人父母,第一次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榜样,没有参考。

想起前段时间很火的那句话:所有职业都需要通过考核,唯有父母,不需要上岗证

正是因为爱他,才不希望他的将来,因为任性,失了判断,错了选择。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来没有孩子任性,一直都是家长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