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儿时的我,以为我的父亲真的是超人,对家无私奉献,对外为人善良;此时的我看到,原来父亲真的是一个普通人,有众多的缺点,,甚至仔细想想,我的父亲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父亲--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父亲。

                                                             爱的印象

“父爱如山;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这些描述经常出现在我们中小学写作中,而在我中小学的印象中,对于我那沉默寡言的父亲,也的确以这样的形象存在我那时的脑海中。

或许是因为姊妹姐弟众多,加上父母想要躲过计划生育政策的检查,我们的儿时似乎没有太多与父母在一起的记忆,于是在我的脑海中,我唯一残存的有被父亲保护的记忆是一个下暴雨的日子。

那是一个春天的日子,当时的春天,20年前的春天,并不如现在的春日阳光来的那么猛烈,而那时的春雷,也并没有像今年,总是在夜晚给人惊吓。

那天的春雨,没有润物细无声,反而沁人心脾。

父亲的医术是他当完兵,在我们幺外公那里学习的,因为当时的乡下,并不想现在四通八达,且都打上了沥青公路,村里人可以很方便的赶集,所以医生一般都是背着药箱,以出诊的方式为别人看病。虽然人畜有别,可是当时的人们,家里的鸡鸭猪牛咳了齁了,也信任我爸,让他去瞧上一瞧。

当时的我才三四岁,我也并不知道为什么当时的我会和父亲在一起,我们一起走进了那个在曲曲折折公路脚下的瓦房,因为是白天,主人家并没有点灯,可是因为天很沉,屋里很暗,我记得我只是在屋子里的走廊里看到父亲与主人家在两三米远处的猪圈外的背影,细节早已模糊。当父亲处理好事情,主人家在门口将应该支付的诊金交于父亲,父亲背着那个白色的出诊箱,牵着我的手,开始往家的方向走。

雨已经开始变大,那件我曾经在收拾屋子看到过得雨衣,在父亲牵着我的手往回走时已经被他披在了身上,我则完全被掩盖在了厚重的雨衣下面,经常看不清路,加上道路因为雨水,变得泥泞不堪,我走的并不稳妥。

才十几米的光景,雨已经变成了瓢泼大雨,我只记得雨声落在雨衣上哗啦哗啦一直响,就像很多石子儿滋啦滋啦倒在塑料桶里的声音。而当时没有牵住我的大手,将出诊箱移到了身体的另一侧,一个弯腰,两手围圈,在一个使劲儿,父亲将我抱了起来,我就想一个怀表一样,被放在了父亲怀里...

事实上,诸多细节我并不记得,人们常说的那种“大手中的温暖,怀中的温暖一直萦绕在心中”我也并没有,只是在我模糊的印象中,我在父亲怀中蜷缩成了一条小狗在暖阳下一样,似乎那个怀抱像厚厚的棉花床一样,我即使从十米高台落下,也像羽毛一样轻盈惬意。

                                                          他的事业

医生,高薪职业,在上班期间,查房、手术、门诊... 不管工作如何繁杂辛苦,活动的范围也就是在医院的那四面白墙内,而身为乡村医生的父亲,他的行医路,却远远超出了四堵墙壁扩散出去的方圆十里。

或许父亲的的职业生涯发展可以概括为三种工具:双腿,摩托车,SUV。

在父亲30岁左右时,算是事业刚刚起步的时期,当时的小镇乡村,发展并不好,当时的一元几毛,是我们小孩求之不得的零用钱,而事实上,父亲的一次出诊,收入也才不过如此。不管天空是阴雨晴日,还是风暴骄阳,为了那微薄但对当时的家里来说,支撑着全家六口人的收入,只要有人需要,父亲都会一如既往地背上医药箱,走过或干或稀的泥地(当时的大路小路都是泥巴路),前往病人家看病,一天要走三四个主人家。或许是因为父亲医术还算高明,渐渐地积累起了口碑,乡村们口口相传,于是父亲的名字甚至传到了好几个临近的村子,于是找父亲看病的人多了,记得偶尔有跟着父亲一起出诊,总是会听到主人家说某某某也让父亲去瞧瞧家里病人的情况。

为了节约时间,记得当时父亲的弟弟在城里打工,回家时骑着自己的摩托车,因为一些原因,会留在本城,于是将那辆已经比较破旧的摩托车转手卖给了老爸。我仍然依稀记得那辆踩油门需要试几次的摩托车的引擎声。因为那是摩托车算是乡村最流行的代步工具,所以也有坐过其他叔叔们的摩托车,所以现在也记得父亲的摩托车是最安全,最平稳的,虽然事实并不是如此。

有了摩托车,父亲的事业更方便,区域更加广泛了。事实上,在摩托车上的老爸也是经历着风吹雨打,经常在下雨天回家,脱下手套就要将自己已经失去知觉的双手用热水泡泡。

因为国家政策,父亲这个乡村医生慢慢的开始上了轨道,才开始有些存款,于是前几年,父亲买了一辆SUV,这是他在经过二十几年的积累和沉淀后,终于可以不用在出诊时,头顶烈日,下踩泥地。也因为乡村公路的发展,人们赶集也来越方便,于是现在是主人家主动上门,叫声“陈老师,帮我拿点儿药..." 

前几天看到姐姐写的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也是真的有所共鸣--旧报纸,练习本,说明书,(用来包药)东一张,西一叠,左一摞,右一堆的在落满灰尘的玻璃柜上,开处方签的单子总是卷的像是被火烤过的纸片,或是被化学药品侵染,泛有黄色印记,背后的金属制中药柜,早已被腐蚀成黑色,有的柜子甚至早已经打不开了,药柜中的盒子乱七八糟,同样的药,如果去仔细归类,你会发现好几盒被打开,好多用完的医药盒也并未清理...父亲医馆的环境的确算的上全镇最差没有之一,不过看病的人却真的丝毫不减,的确也是因为父亲太过憨厚,别人看病,医生倒贴医药费!我生病总是叫我爸拿药,因为外面的药馆的药的确是父亲卖药价格的翻倍。而且要是人们忘记带钱,别人也很随意的跟父亲说,记账上。事实上,父亲从不记账上,都是母亲知道的写上,不知道的就随之过去。我记得母亲专门在抽屉里放了一个记账本,事实上,当时连读书学费都交不起的我们,是没有资本让别人赊账的吧!有时候药涨价了,父亲也并不知道,照样以一样的价格出售,结果后来发现,才往上调了那么一些。但是父亲就是这样,将自己的医馆开到了现在。也的确是得益于国家的农村医疗政策,让收费统一起来,也让父亲可以不用再倒贴,终于开始改善自己的经济情况。

课本中说,医生是救死扶伤的职业,也因为父亲总是对病人很好,所以即使父亲并没有像别人家父亲一样,给我们父爱,对我们的陪伴也很少,他的父亲形象依然在很伟大。后来事实上,我有对父亲不理解的时候,父亲曾拒绝过病人看病。后来父亲解释说,病情太严重,责任重大。我当时特别不理解,认为医生就应该救死扶伤,怎么能拒绝病人呢?后来才知道,那是作为一个成熟的乡村医生做出的判断。

                                                        父亲之于外人与于家人

父亲之于外人与于家人真的是有千差万别,对外人好,好到甚至有时候家人会吃外人的醋,母亲经常抱怨父亲说自己都自顾不暇,还那么帮助别人,不管对于子女和妻子,父亲真的算不上优秀,可是对于外人,父亲是真的善良之至。

这两年,因为经济条件的改善,终于有些存款,全都借给了叔叔舅舅们,甚至自己要修房,资金不够,别人说没有钱还,他便找别人借;

我记忆中父亲并没有教过我什么大道理,但是每逢回老家的日子,父亲总是要到一个三爷爷家里送送礼物,我问父亲为什么,父亲说人要懂得感恩,当年他经济条件困难时,别人都避之不及,只有三爷爷家,有肉这些都会往家里送一些。

家里有老人看病,无人送回家,父亲甚至自己送其回家;而自己的家人,父亲是很少那么细致的,甚至忽略了自己的家人。

父亲为人真的可以算的上憨厚,不太会拒绝别人,曾经自己困难时被别人羞辱嫌弃,现在却以德报怨;对于自己身边的人总是温柔相待,慷慨大方,有时我们儿女都会对他的一些憨厚生气,他却在说,你们还小,不懂,人家是专业的。我的老爸呀,不是我们不懂,是你没有去了解。

我的父亲对家人真的不是一个优秀的家人。

对于儿女,虽然他无条件的提供教育和创业资金,但是他并没有给我们的人生做出相应的引领,也很少了解自己孩子们心里的想法。

对于妻子,他缺少包容和耐心,总是脾气很暴躁,于是给了我们一个辛苦的童年,我们孩子这一辈的价值观的形成完全靠我们兄妹几人自己摸索成形。当然在无形中父亲的平行都对我们有好有坏的影响。

这些年,父亲似乎对我们的话多了起来,开始利用一些机会教我们一些为人处世,或者做事情的方法,而其实对我们成年了的现在来说,很多道理是早已熟知和不用他讲的,但是不会打破当时的“教诲”。

父亲对外人,依然同样善良和慷慨,虽然身为90后的年轻人,真的觉得很多善良没有必要,但是父亲还是贯彻着自己始终如一的对他人的温柔。


我的父亲如此平凡,没有人告诉他如何做一个父亲,身为父亲,他并不合格,于是他的孩子们兜兜转转,自己寻找着我们自己的出路;我的父亲是个普通的农村人,他有着乡下人的憨厚善良,对人不求回报的好,就算明知是亏,他也会觉得吃亏是福;

曾经的伟岸形象在成年人的子女心中早已消失不见,我的父亲,只是一个普通人,为了自己的生活,奋斗了大半辈子,只求后半辈子,平安,普通。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