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有道理吗?

我们在生活中都听到过这样一句话,那就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你赞同这样的说法吗?

可能有不同意这一观点的,因为世事都在发生变化,我们永远无法预知明天会发生什么,会有怎样的改变。从三岁和七岁这样一个小的年纪就去定义一个人 ,未免有点儿武断了。但作为流传多年的俗话,既然存在,是否会有它的道理存在呢?我在《穷查理宝典》这本书中,看到了答案,那就是避免不一致倾向。


穷查理宝典.jpg

1.什么是避免不一致倾向?

为了节省运算空间,人类的大脑会不愿意作出改变。

原来大脑已经为我们做出了优化,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会尽量让大脑的思考保持一致,减少不一致情况的发生。如果你在别人眼中是一个经常守时的人,那你就会杜绝自己迟到的现象。如果你答应了朋友帮他一个忙,那么你就会尽力去做好。如果我们在舒适区待久了,会很害怕进入到另一个陌生的领域以及环境。

2.为什么会有避免不一致倾向?

由于这种避免不一致倾向的存在,所以我们在大脑中就有了一种“抗改变”模式,不太轻易做出改变。至于为什么会在头脑中形成“抗改变”模式,查理·芒格在书中给出了三点推测原因:一是抗改变模式有助于人类的远祖迅速做出决策;二是抗改变模式更有利于群体协作;三是抗改变模式是进化在短时间内所能得到的最好的办法。总体来说,是为了人类更好地进化。

3.避免不一致倾向有哪些影响?

避免不一致倾向既有好的影响,又有不好的影响。

好的影响就体现在,它能够让我们的一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得到强化。比方说,忠诚、守信、承诺等,所以在生活中有一些仪式还是挺重要的,也许我们会在这些仪式中写下自己的承诺,签上自己的名字,这样的效果会比没有这样做会好的多,因为我们会尽量让自己的言行与自己做出的承诺保持一致。

不好的影响就体现在,我们不太轻易做出改变。比方说,我们一时很难接受新的思想,因为它与我们脑海中已经固有的思想不符,所以我们的大脑会对它做出拒绝。又比方说,我们很难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去做出新的改变。舒适圈是我们熟悉的,我们能掌控的,是与我们之前的认知是一致的,而跳出去,就相当于打破了这种不一致的倾向。

4.总结

如果从避免不一致倾向这个角度,去理解“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的话,是不是就说得通了。人类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俗语流传,就是因为人们的抗改变模式。但是,我们需要做的如何去发挥这种抗改变模式,让这种模式发挥在哪些好的品质和习惯方面。而对于那些需要改变的习惯和影响,我们还是需要打破这种抗改变模式,让它们得到及时的纠正。我们可以让它们错一时,但是不能让它们错一世。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有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