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追求理解,不放弃挣扎——《局外人》一感

默尔索在枪声中应声倒地,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他的死罪有应得,不是因为他枪杀了别人,而是因为在这个循规蹈矩的世界,他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哭泣。

如果荒诞的反面是理性,那如果当理性达到了一个极端时,是否是荒诞呢?

在我们的社会里,任何不在他母亲葬礼上哭泣的人,都有可能被处以死刑。

——阿尔贝·加缪《局外人》

默尔索绝非是单纯的艺术形象,只是现实生活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被艺术夸张后的模样。不被人理解、不顺应潮流、漠视一切并非是一种病态的行为,相反,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领。

人生而不同,我们每时每刻都有可能成为局外人。隔世不是孤独者的特权,是每个作为人这一生物的天性。

当我们不再追求与他人步调的一致,我们便不再去强求他人的理解,我们便是我们自己

这种隔世的感觉现在有了一个更好听的词语——孤独。也有了更广阔的范围,不单单只被用来形容离经叛道、背离正统。但它们从来没有丢失其本质,那便是——理解的高差。

我周围的人好像很喜欢结伴同行,一起上课、一起游戏、一起学习、一起……,我则不然,我习惯了独行,与其和他们并肩走在一起,我更喜欢观看周围人的喧闹。他们不理解我为什么每天看新闻联播、读毛选、写文章,我同样不理解他们为什么打开手机就是抖音、一有时间就开两把游戏、抓着一个话题不断地讲。不过我们依然相处得很愉快,因为我们互相一点都不理解,也没有必要。

有这样一群人,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快节奏社会中却像一只兀自爬行的蜗牛,他们的存在似乎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却又显得这么合理。如果你想知道这是为什么,那是因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再如何跳脱的人,说到底也是社会的一部分。

所以我不再追求迎合周围的一切,我做着我热爱的一切,没有人跟随我,我就跟随我自己。然后我发现也并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糟糕,至少我没有被判处死刑。我依然在我的世界中我行我素,逍遥自在。在这个与周围人逆行的路途中,我偶尔也会遇见一两位同行者,我们不会主动靠近却总能殊途同归,这个时候我们会相视一笑,又匆匆走上了自己的道路。

所以各位,如果你觉得你与周围人格格不入,不妨自我一些。如果你理解不了他人,不妨不去理解。你要成为你自己,你要有自己特立独行的一面,这是我们生而为人的特权。

不放弃每一个好好活着的机会,每一次挣扎都是伟大的反抗

我感觉每天早上我起床都会被生活狠狠抽上一耳光,这不排除是我天没亮就起床,脑子不乐意的缘故,但这表示我早上的心情确实十分糟糕。每天我都要重复几件事情:在巨大的困倦下挣扎、在难以抵挡的疲倦下挣扎、在情绪失控的边缘挣扎、在一拳打烂旁人的脸的冲动下挣扎、在鸽与不鸽的思想斗争中挣扎……我每天的生活不只是一连串无聊乏味的流水账,还像一部革命史,从头到尾都是反抗。

我就这么活着,成了现在的模样,我自己还算满意。我的生活永远是自得其乐,我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快乐。

宿舍里没人比我起得更早,所以除了我谁也拍不到早上六点天边的鱼肚白;周围再没有比我把自己安排得更“充实”的人了,所以他们体会不到偶尔睡到自然醒是多么的惬意(虽然我自然醒的时候大家还在睡觉);我每天为了思考写作题材绞尽脑汁,码字到凌晨,这其中的巨大成就感自然也不是人人都体会得到的……

我活的像一个边缘人,但我有我自己的快乐和享受。对我来说,每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坐在椅子上把两袋子特浓速溶咖啡一饮而尽。如果可以,我很想再来两袋子咖啡,只是我还需要睡觉,得给大脑留一点面子。

像是“局外人”,却是“局内人”

看完书后我一直在想,如果默尔索想的话,他完全可以活下来,可最后他选择了沉默,放弃了生的权利。他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死去,本质上却是一个局内人,他明白了这个社会、厌弃了这个世界,所以他选择死去。

我得承认,我对周围人谈论的话题中有九成有所听闻、七成有所了解、四成能够发表观点、二成涉猎匪浅,但我张开口的只有一成。但说白了,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初听这一发言是何等大言不惭,但事实上我只是阐述了一个在普遍不过的事实。

世人皆为“荒谬”,“荒谬”便不再荒谬,“理性”便为荒谬。我们既然不愿意迎合大流,那就安然做一个局外人,一个自己世界的局内人。

文章来自公众号:雨秋读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追求理解,不放弃挣扎——《局外人》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