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隐性虐待》:你遭受心理虐待,都是因为你适应能力太强了

多年前,一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把家暴话题带到了公众面前。在那个信息传递不是很发达的时代,通过这样一部不错的电视剧来呼吁人们关注这个通常“家丑不可外扬”的话题,女性们也逐渐开始意识到害怕就没有自由,一定要敢于抗争。


时至今日,我们对家暴事件关注越来越多,虽说偶有报道但涉事人都会受到惩罚,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除此之外,仍旧有一些被我们忽视的角落,那就是心理虐待。

不同于身体上的暴力,心理虐待看不见摸不到,也很难与他人倾诉。即便是心理学在国内已经热门了很多年,但遭遇心理虐待时,仍旧有很多人选择了隐忍。当你终于鼓起勇气向要好的朋友或是周围的亲戚们诉说自己的遭遇时,却有可能被对方说成矫情。


这些就是《治愈隐性虐待》一书中要讨论的主题——隐性虐待,也就是心理虐待。

隐性虐待很贴切,因为它遭受在无形中,对自己的影响也是无形的。有时连我们自己都搞不清楚,为什么自己会这么受施虐者的“待见”。如果你在一段关系中,总是感受到压抑、被控制或是一直处于弱势的一方,那么这本书也许会给你答案。

《治愈隐性虐待》的作者香农·托马斯,是美国的持证临床社工导师,自己有独立的心理治疗机构。这本书是她的重要作品,很多读者读完之后恍然大悟:原来心理虐待比人们意识到的更为普遍。

在本书中,香农·托马斯依据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文中探讨“隐性虐待”的含义。她还将心理虐待的施虐者称为“有毒的人”,把受到虐待的人称为“幸存者”。这样定义,是因为“幸存者”有非常积极正向的含义,而受害者则显得很悲惨且不积极。

书的第一部分,是针对隐性虐待的探讨;第二部分,则是帮读者理出一套走出隐性虐待的思路和方法;第三部分是附加部分,针对前两部分探讨的问题,形成了个人训练日记,读者可以随时自行训练。

在我看来,了解自己对于远离或是从隐性虐待中走出来,是至关重要的。作者在《治愈隐性虐待》中也对此有所论证,对于“幸存者”的共同性格特征有所探讨,本文就来帮助大家深入理解,为什么一个人适应能力强,却成为了遭遇隐性虐待的“元凶”。

积极的性格,却未必一直带来积极的结果

在我们身边,总会有那种非常容易和他人相处、不管什么困难工作都愿意接受,以及一直抱有积极向上精神的人。就像《三十而已》中的钟晓芹,没什么脾气,别人嫌弃的困难工作最后都给她,她也不知道拒绝,已经三十而立却做着大量实习生的工作。

在外人甚至她自己看来,这没什么不好:既能帮到同事,又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即使遭遇工作上的小挫折,她也能够靠自己的调节和适应能力战胜。但是那些支使她工作的同事,却并不会领情,反而是变本加厉。

在职场中这样的人并不少见,他们往往是办公室里最为繁忙的一个人,不管哪个部门工作都能喊上他。他从来都是乐此不疲地帮助他人,但是当同事们越来越过分,提出的要求越来越多难以满足时,他们就难以招架了。即使适应力再强,性格再积极,也难免有做不到的时候。这时,他人的心理虐待就过来了:

“我还以为这事儿拜托你就能成呢!”

“唉,就这么点小事你都不帮我!”

甚至,连“幸存者”自己都会觉得:我好失败啊,我一点也不优秀!于是,他们开始自我调节,很快战胜负面情绪,适应同事的节奏。但是这种调节始终是有限度的,最终仍旧会让自己不堪重负,情绪崩溃。

在我看来,这就是“能者多劳”的反例。适应力强和能者多劳,都是有边界的,而非大包大揽。能力再强,你所承担的首先是份内的事情,而那些不在自己能力和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是可以拒绝的。如果都一股脑儿的答应,那在别人看来你的边界就是模糊的,他们认为你会帮忙做任何事情。

自我反省是好习惯,却也容易被人利用

适应能力强的人,通常都渴望成长,善于自我总结和反思。这种习惯,会让他们在任何一个陌生领域下,都能够快速成长。

《三十而已》里的另一位女性顾佳,就是适应能力很强的人。在与丈夫发生冲突时,她能够及时调整情绪;在面对太太圈难以融入的现实时,她也是毫不畏惧,想尽办法达到目的。即便是进入了和自己格格不入的太太圈,她也能很自如地穿梭其中。

但结果却是,她吃了一个大亏,买了一个濒临破产的茶叶厂。而她和丈夫的关系,也在第三者的挑拨下,开始松动,后来选择离婚。

这和他的独立、自我反省有很大关系。她照顾丈夫的情绪,为了达到目的靠自我管理去和那些她根本不想理的人交往,还因为丈夫过于理想化的性格,在每次出现客户问题的时候都挺身而出。

在我看来,深层次来讲,顾佳也遭受了心理虐待。因为有过于突出的自我反省能力,她被太太们算计;因为过于独立,在忙着茶厂的事业中,逐渐被丈夫疏远。本质上来讲,丈夫许幻山的潜台词就是:你那么能干,那就请你自己一个人去做你的茶厂吧!

总结

识别出自己在关系中的“幸存者“身份很重要,不断加强对自己性格的审视、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独善其身并不被环境所“迫害”。

这也是《治愈隐性虐待》想要告诉我们的,事物永远都有两面性,好的性格特征,并不一定有好的结果。就像你遭受的那些心理虐待,有那么多都是因为你适应能力太强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治愈隐性虐待》:你遭受心理虐待,都是因为你适应能力太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