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潜力如何被激发?

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对学龄前的儿童成长,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中国现代幼儿教育奠基人陈鹤琴和世界幼儿教育之父福禄培尔都认为,游戏就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培养孩子道德品质、智利智商的最佳手段。

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在他所著的《游戏力:笑声,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一书中说到:

“游戏当然具有好玩的一面,但是,它同时具有深刻而复杂的重要意义。

人类的童年期之所以越来越长,就是为了使人拥有更多的游戏时间,即学习时间。

游戏之所以重要,不只是因为孩子‘喜欢玩’游戏,也是由于,即使是最平常的游戏,其中也蕴藏着层层深意。”


1、游戏,孩子的第一语言

 “我家宝宝受不了一点小挫折:手里的小球没拿稳掉了,要哭;堆的积木倒了,也要哭……而且都是哭得很凶的那种,真是拿他没办法。”

 “我家孩子小时候很乖巧,我们说啥她都听,可是现在长大点了怎么性格完全变了呢,事事都要跟我们对着干。”

 “我家宝宝才两岁多一点啊,可是天天在家打我和他爸,虽然孩子力气小,打在身上也不疼,但这么爱打人,以后上学啥的,会不会成为学校里的‘小霸王’,想想都害怕……”

……

科恩在书中写到:“孩子旺盛的生命力与天生的好奇心,很容易演变成‘无理取闹、惹事生非。”

科恩认为,孩子的所有行为,其实都是在表达他们一份合理的内心需求,但由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所以在父母面前用“坏行为”表达出来。

如果父母想要有效地和孩子沟通,就必须掌握好两个步骤。

第一,及时而准确地“翻译”出隐藏在孩子表面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

第二,将父母对孩子的关怀、爱心、赞赏、鼓励、期望和界限等,“翻译”成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语言。

而做好这两步最好的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游戏”。

因为,“几乎所有的孩子天生都热爱游戏,在两三岁的时候,这一点尤为明显”。

 “一个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投入游戏活动的孩子,都存在必须重视的心理问题,就像一个成人没能力工作或不愿意谈话的情况一样。”


书中这样写到。

科恩表示,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什么,那么最好的方式是“玩给他看”,而不是“说给他听”,孩子能在玩中学知识,就同样能在玩中懂道理、建立自信。

正如他在书中所写:

“游戏不仅能帮助我们进入孩子的世界,而且帮助我们以孩子的方式重新建立自信和亲情。

如果孩子在游戏中玩得开心尽兴,那么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创造力也往往会表现得淋漓尽致。

游戏既能帮助孩子探索世界,又能帮助他们理解每天所接收到的信息,还能帮助他们从生活的挫折中重新振作起来。”

是的,当孩子表现不好时,我们总是会忘记他们需要的是安慰而不是惩罚,因为满足孩子的爱,才是纠正行为的最好方式。

因此,我们希望孩子表现的更好,就得多关注他们行为背后的需求和感受,而不是回应表面行为,这样我们自己的困扰也会少很多。



2、放下身段,加入孩子

在本书的开篇章节,作者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游戏力’的方式并不只限于传统的游戏时间。实际上,它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

‘游戏力’源于游戏,但其内涵要比游戏更为丰富。

从枕头大战,到一起逛商场;

从安慰哭泣的孩子,到一起修理自行车;

从讨论规则,到准备上学;

从运动受伤时帮他克服沮丧,到在床前聆听孩子讲述他的恐惧和梦想,都可以进行‘游戏力’。”

比如,当父母因为工作忙忽视了与宝宝的交流,导致宝宝经常做一些“讨厌”的小动作,以此来引起家长的关注。

这时爸爸妈妈可以这样说:“你一整天都在想办法要引起我的注意,所以我要把工作放下10分钟,来专门关注你。”

再比如,当孩子无法安静坐好时,我们可以说:“你不太能安静坐好,我们来跳舞吧!”

这些都是“游戏力”的表现。

非常可惜的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在责任、生活、工作的重压之下,大部分都丧失了游戏的兴趣。

在处理完一天的琐碎事情之后,即便我们想和孩子一起游戏,也很快就会因疲惫而失去耐心。

至于如何才能让我们加入到孩子的游戏中,陪他们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科恩在书中提到,主要就是家长要“放下身段”。


放下身段之所以如此重要,书中给出了两个原因:

一是,大人必须俯下身子,坐在地板上才能和孩子真正玩到一起;

二是,大人在心态上要降下来,要跟随孩子,他们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为此,作者还在书中举了个例子。

有个男孩因为雄性激素分泌过盛,非常喜欢玩一些充满暴力的游戏,比如把蝙蝠侠的头砍下来,并让它从楼梯上摔下去。

男孩的妈妈看到孩子这种表现,自然是希望他能停止这种暴力的游戏,于是她开始向科恩求助。

然而科恩给出的主意,却是让妈妈陪孩子一起玩一阵子。因为,妈妈的阻拦和斥责,只会让孩子更加孤独,更有攻击性。

当孩子从父母身上得到认可和热情的时候,他们才会有时间和勇气尝试新游戏,才会有机会以新的方式处理自己的攻击冲动。

3、学会打闹

“每当我谈到这个主题——打闹、对抗以及类似较为活跃、具有攻击性的游戏时,都会被立刻打断。

父母们,特别是母亲,都坚持他们从没玩过,也不打算玩这类游戏。”

书中写到。

是的,对于打闹游戏这类攻击性比较强的游戏,父母们的态度总是显得保守又谨慎。

但科恩认为,“对于所有的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也不管是性格活泼的还是天性文静的,与成人玩这类经过设计的运动游戏,都会有所裨益。”

回想起我们童年时的经历,那些和爸爸妈妈一起打打闹闹、疯狂嬉笑的日子,确实是我们心底珍贵的时光。

而且还有研究表明,根据孩子参与亲子打闹游戏的数量,可以预测他们小学1年级的成绩将比他们在幼儿园时提升多少。

爸爸参与孩子的打闹游戏中,将很大程度预测孩子成年后的活力水平和体重。

在哈佛大学的一项长达75年的调查中显示,让人获得最幸福的不是财富、名望、地位,而是良好的人际关系。

而打闹游戏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父母和孩子取得链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力量,以便让孩子更好的与社会相处。

当然,科恩也明确指出,他在书中所说的打闹游戏,和孩子之间的打架、攻击行为有着根本区别。


因此,科恩还提出了十大打闹规则

1.提供基本安全;

2.发掘任何可以联结的机会;

3.寻找一切机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和力量;

4.抓住每个机会,处理情绪的旧伤;

5.根据孩子的需要,提供适当的难度;

6.仔细观察;

7.让孩子赢(一般情况下);

8.当有人受伤或不愉快时,立刻停止;

9.不可以强制呵斥;

10.控制你自己的情绪,别跟孩子动真格的。

对于对抗类、运动类游戏,父母更多的困惑还是集中在“如何平衡安全性和冒险精神”,有的父母会表现的过度忧虑,有的父母又会忧虑不足。

比如,当孩子攀爬到高处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担心他会摔下来,导致骨折之类的。


对此,科恩也认为,还是应该给孩子更多信任,这样他们也会有信心表现的更好。

科恩说:

游戏是孩子主要的沟通方式。

禁止孩子游戏,就好像禁止成人说话和思考。

想在每分钟都控制孩子如何玩游戏,就好比要控制成人所说的每一句话。

若是根本不陪伴孩子游戏,也就好像同一个成人整天在一起,但整天都不说一句话。”

最后,熙妈想将书中的一句话送给所有父母:“游戏会带来快乐。和孩子一起,就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喜欢的给个赞赏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的潜力如何被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