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个感悟➕重点摘抄
新阳光2022年读书营(第二周)
第一个感悟:关于情绪,老师说情绪是失控了的欲望,情绪是来送信的,每一个情绪背后都有没被满足的欲望,所以当有人很生气时,不要再说:“别生气了,为这点小事儿生气不值得,”而是启发对方试着用感受表达情绪,比如:“你这样做我很难过!你说话用这种语气,我感到很受伤、也很愤怒!而不是情绪的表达!这样伤人伤己。
第二个感悟:关于意志,我的理解是可以很好的通过帮助自己或别人先在思想上下定决心,确立个踮踮脚够得着的小目标,再制定行动计划及完成日期。再提前打预防针也就是像读书营开始时李老师发的关于分子、分母的文章,把可能出现的动机冲突排除掉,由做、多做,多做到的过程中慢慢找回自信,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母爱的救赎》我感觉老师有采用启动对方意志的技术!
第三个感悟:关于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当我们经历某种体验时,所产生的情绪或感觉是过去记忆与当下发生的结合,所以,有些人之所以抑郁,很多情况下不是当下发生引起,而是活在过去痛苦的记忆中无法自拔,还有些人遇到一点小事儿就发怒是一个道理!都跟记忆有关联,引导对方走出封闭的、过往的小我世界,去感受大千世界的芬芳多彩,摆脱记忆的束缚回到当下感受,或许是不错的方法!记忆的过程从识记到保持再到回忆三个环节,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现今看来也是很科学的。
第一单元意识与注意
一、意识: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察,或者说是觉知。意识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
二、无意识: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他指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他既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
三、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1)睡眠
睡眠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大约要90分钟。此后便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之后,又会重复上述睡眠的四个阶段,第四个睡眠阶段结束之后又会出现一个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像这样的睡眠周期不断循环,直到醒来!
(2)梦
弗洛伊德用精神分析的观点来解释梦,他认为梦是压抑到潜意识里的冲动或愿望的反应。
第二单元注意概述
一、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二、注意的种类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一)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
(二)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又叫随意注意。
第三单元 注意的特征
一、注意广度: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叫注意广度,又叫注意范围。
二、注意的稳定性: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的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叫注意的稳定性。和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即平常所说的分心。
三、注意转移: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有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现象叫注意转移。
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有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现象叫注意转移。
四、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百度一直项羽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的活动的现象叫注意分配。第七节需要与动机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的活动的现象叫注意分配。
第七节需要与动机
第一单元 需要与动机概述
一、需要
(一)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二)需要的种类: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自然需要是由生理的不平衡引起的需要又叫生理需要和生物需要如饮食休息等。物质需要是对社会物质产品需要如食品及生活条件的需要;精神需要是对社会精神产品的需要,如对文化科学知识的需要以及对美的欣赏的需要等。
二、动机
(一)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动力。
(二)动机的产生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由生理需要引起来的,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叫内驱力,或叫驱力,这是生理性动机。动机也可以由外部环境条件引起,如名誉、地位等社会因素
(三)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动机是行为活动背后的原因,不同活动也可由相同或相似的动机引起。
(四)动机的种类
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
2.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3.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叫内在动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动机叫外在动机。
第二单元需要层次理论
一、需要的层次
马斯洛认为可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需要的这五个层次是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逐级得以满足的。
二、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马斯洛认为,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已经满足了的需要会退居次要的地位,不再是行为、活动的推动力量,新出现的需要转而成为最占优势的需要,他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并自行组织有机体的各种能量。当所有较低层次的需要都得到持续不断地满足时,人才受到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支配。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
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
三、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自然禀赋,是生物进化到人类以后出现的特征。他忽视了人是社会的人,人的需要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社会历史条件优制约的。况且这个理论具有假设的性质,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证据。
第八节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一单元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定义
(一)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应。情绪和情感是不同与认知过程的一种心理过程。首先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其次,情绪和情感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一种内心体验。再次,可以从一个人的外部表现看到他的情绪上的变化,高兴时眉开眼笑,生气时面红耳赤,害怕时身上会发抖。最后,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如心率、血压、呼吸和血管容积上的变化。
(二)表情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叫表情。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一)情绪指的是感情反应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及感情的体验和感受。
(二)情绪和情感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情感要通过情绪来表现,离开其情绪,情感也就无法表达了。
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一)适应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
(二)动机功能
情绪和情感构成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它可以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高人的活动与效率。
(三)组织功能
情绪和情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积极的情绪情感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的作用,消极的情绪情感对活动起着瓦解和破坏的作用
(四)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第二单元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和变化的维度
第二单元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和变化的维度
一、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
情绪和情感的固有特征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度量,有不同维度,,这种度量可以从情绪、情感、的动力性、激动度、强度和紧张度四个方面进行,每个维度上的变化,都有两极对立的特性,比如: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爱就有恨……
二、情绪和情感变化的维度
(一)动力性
(二)激动度
(三)强度
(四)紧张度
第三单元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一、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基本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复合情绪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例如,有愤怒、厌恶和轻蔑组合起来的复合情绪叫敌意,由恐惧、内疚、痛苦和愤怒组合起来的复合情绪叫焦虑。
二、心境、激情和应激
(一)心静是一种微弱的、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的状态,通常叫做心情。
(二)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
(三)应急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境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一)道德感是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包括在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的情感。
道德感是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包括在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的情感。
(二)美感是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自然界、社会生活和文化文学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三)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认知的兴趣,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怀疑、自信、经验,以及问题解决时的喜悦等都是理智感。
第四单元 意志
一、意志的定义
意志是有意识的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二、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一)准备工阶段的意志行动准备阶段里,需要在思想上确立行动的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案并做出决策确定目的是意志行动的前提目的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动机的冲突因为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原因,都有预想达到目的。而人想要达到的目的有时并不是一个20多个这些动机之间往往又会有矛盾和冲突。按勒温的说法,动机的冲突一般有如下四种形式:1.双趋式冲突2.双避式冲突3.趋避式冲突4.双重趋避式冲突
(二)执行决定阶段
执行所采取的决定的阶段是意志行动的第二个阶段,执行决定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既要坚定的执行既定的计划,又要克制那些妨碍达到既定目标的动机和行动。
三、意志品质
(一)意志的自觉性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并自觉得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具有自觉性品质的人,是在对行动目的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决定的,,属于外界的压力,独立的判断,独立的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
(二)意志的果断性
意志的果断性
是指迅速地、务实实际的采取决定的品质。
(三)意志的坚韧性
是指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永不退缩的品质,这种品质就是人们常说的毅力或者顽强性。
(四)意志的自制性
是指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和行动的能力,就是平常所说的自制力或意志力。
第九节能力和人格
第一单元能力
一、能力的概述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二、智力
有些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叫智力
三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和巩固下来的,完成活动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按能力发展的高低程度,分为能力、才能和天才。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心理条件是能力;具备能力所需要的各种心理条件叫才能;不仅具有才能,而且能力所需要的各种心理条件都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又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叫天才。
(四)能力的分类
1.一般能力及平常所说的智力,是指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具有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或某种特殊领域的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能力,如音乐美术等
2.液体能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
3.认知能力是指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智力。操作能力是指支配肢体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如体育运动.艺术表演等。社交能力是指从事社交的能力.如与人沟通的言语交往和语言感染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4.模仿能力是指仿效他人的言谈举止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的能力,是指遵循现成的模式或程序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再造能力是指遵循现成的模式或程序,掌握知识和技能的
创造能力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模式和程序,独立的掌握知识和技能,发现新的规律和创造新的方法的能力。
二、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一)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智力水平的高低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成就大小的唯一因素,机遇和一个人的人格品质也是极为重要的条件。很难设想一个懦弱的人会有克服重重困难、争取胜利的毅力。
(二)能力类型的差异
包括感知能力、想象力以及特殊能力方面的差异。
(三)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三、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的因素
(二)环境和教育的因素
儿童正常发育的基本物质条件是营养。出生前后如果缺乏营养,必将影响身体器官和脑的发育,也必将影响智力的正常发展和身体的正常发育,母亲对孩子科学的哺育和爱抚,家人和和其他人,特别是母亲与孩子的交往,适合的玩具和变化的环境等,都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是能力发展的肥沃土壤,和谐的家庭氛围是能力发展的基石,而教育是能力发展的关键。
(三)研究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的方法
遗传是能力发展的决定因素,但环境因素也很重要。
(四)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
遗传决定的能力发展可能的范围或限度,环境则决定了在遗传基础上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
第二单元 人 格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他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别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二、人格的特性
(1)独特性
(2)整体性
(3)稳定性
(4)功能性
(5)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第三单元 气 质
一、气质概述
(一)气质定义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中。
二( (正(反(气质概念的提出和对气质类型的划分气质有很多特征按不同组合,古希腊医生、哲学家希波克拉底将人的气质划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
二、气质类型学说
(1)体液说
希波克拉底提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既黄胆汁、血液、黏液和黑胆汁,每一种液体都和一种体质类型相对应。
(2)体型说
德国精神病医生克雷奇米尔临床发现,狂躁抑郁症的患者多是矮胖型的;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多是瘦弱型或强壮型、发育异常型的。
(3)血型说
血型说的日本比较有影响,这种学说是无创术二提出来的他认为A型血的人温和老师、消极保守、焦虑多疑、冷静但缺乏果断、富于情感B型血的人积极进取、灵活好动、善于交际、爱说关系、爱多管闲事;O型血的人胆大好胜,自信、意志坚强、爱支配人;ab型血的人外表像b,内在却像a。
(4)激素说
三、巴普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即强、不平衡的兴奋型;强、平衡、灵活的活泼型;强、平衡、不灵活的安静型以及神经过程弱的抑制型。
四、气质类型的在外表现
(一)胆汁质
(二)多血质
(三)黏液质
(四)抑郁质
五、气质的特征
(一)感受性和耐受性
(二)反应的敏捷性
(三)可塑性
(四)情绪的兴奋性
(五)指向性
六、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1)气质具有稳定性和可塑性
(2)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3)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
(4)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5)气质类型影响对环境的适应和健康
第四单元性格
一、性格的定义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下。
二、性格的结构
(一)性格的静态结构(二)性格的动态结构
第五单元人格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是把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超我、自我。
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次,是人的原始的无意识本能,特别是性本能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人的各种生理需要。他遵循快乐的原则,寻求直接的满足,而不顾社会现实是否有实现的可能。
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由社会规范、理论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它遵循道德的原则,是道德化了的自我,起着意志本我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以及追求完善境界的作用。
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次,是在本我的冲动与现实本我的环境条件之间的冲突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起着调节的作用,一方面要尽量满足本我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的约束。它遵循的是现实性的原则。
本我反应人的生物本能,按快乐原则行事,是“原始的人”;自我寻求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让本能冲动能够得到满足,是人格的执行者,按现实的原则行事,是“现实的人”;超我追求完美,代表了人的社会性,按道德的原则行事,是“道德的人”。刚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定健康的状况,当三者发生冲突却无法解决的时候就会导致心理疾病。这一理论否定了人的社会属性,把人格看作是由遗传决定的,有时偏颇。
二、荣格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
瑞士新精神分析学家荣格在心理类型论一书中提出的那个岗外星人格力新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既可以指向内部也可以指向外向部。内向型人格特点是心理活动场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好沉思,谨慎,多虑,爱独处,交际面叫翟,有时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外向型人格特点是关心外部事物,活泼开朗,不拘小节,爱交际,情感外露,独立,果断,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三、人格特质理论
(一)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的原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他认为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是人以一种特殊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他以人的“神经心理系统”为基础,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到,但可以通过人的行为加以证实。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既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同一文化形态下的人们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个人特质是个人所独有的特质,它代表着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根据在生活中表现范围不同,奥尔波特又将其分为三类,即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忠君和足智多谋是诸葛亮的首要特质特质,权欲熏心和奸诈狡猾的是曹操的首要特征。吝啬是葛朗台的首要特质。清高、才华出众、沉着冷静、温文尔雅是诸葛亮人格中的中心特质:狠毒、无情无义、诡计多端、猜疑妒忌是曹操人格中的中心特质。
(二)拉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是英国心理学家,后来应邀到美国讲学和从事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并千金美国。他认为构成人格的特征包括共同特征和个别特征共同特质是一个社区或一个集团成员所具有的特质,个别特质是某个人所具有的特质。共同特质在个别人身上强度和情况并不相同,在同一个人身上也随时间的不同而各异。卡特尔还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征和根源特征。表面特征是通过外部行为表现出来,能够观察到的特征,根源特质是人格的内在因素,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对人的行为具有决定作用,既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卡特尔找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并据此编制了《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
(三)艾森克人格问卷
艾森克出生于德国,受纳粹上台的影响,他18岁到了英国,从事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工作。艾森克在对人格的研究中,将因素分析的方法和经典的实验心理学的方法结合起来,是人们对人格的认识更近了一步。
爱深刻反对把人格定义抽象化,认为人格是生命体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的总和。深刻主张用特征群而不是散在的特质去描述人格,也因此他主张采用类型的概念。他把人格的类型模式和特征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两种模式的特点,使得对人格的描述更加全面、系统、富有层次性。艾森克把许多人格特质都归结到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这三个基本维度或类型上。并跟夫人一起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
在内外倾维这一维度上,内倾和外倾是两个极端。具有典型外倾人格的人好交际,喜欢聚会,有许多朋友,需要与人交谈,不喜欢独自看书和学习。具有典型内倾人格的人则是安静的,不与人交往,只有少数知音。
在神经质这一维度上,有稳定和不稳定两个极端,不稳定的人常对微小的挫折和问题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而且事后还需要长时间才能平静下来他们更容易激动、发怒和沮丧。稳定的人在情感上很少有动摇不定的时候,他们更容易从困境中摆脱出来。
在精神质这一维度上,得分高的人是自我中心的、攻击性的、冷酷的、缺乏同情心的、冲动的、对他人不关心的,并且经常不关心别人的权利和福利。得分低的人则相反,表现出温柔、善良等特点。如果一个人的精神质的表现程度明显,那么就容易导致行为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