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次失败的“家教论坛”中反思

图片发自App


  各位家长好:

      今天的家教论坛由杨丽丽妈妈发起,请大家踊跃发言。

      主题:现在老师们布置作业时,都会把留的作业、答案发布在手机上,我们怎样控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使孩子们能够充分利用手机,不受手机的诱惑,从而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

      大家有好的方法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上周五晚上八点,我们如期进行的家教论坛。这个话题应该是家长最头疼的问题。心理学王老师在上班,我请她在工作空挡看一下我们的讨论。一开始没有人发言,我有点着急,就发布了我的观点。结果响应的人没几个。王老师给我发了微信:突然感觉没法聊。家长在这里有顾忌的吧。

          晚上十点左右我简单总结了一下,就结束了论坛。然后微信给王老师:“今晚看起来效果不好。”我内心对这次论坛感觉很不满意,充满了挫败感。王老师大概还在忙工作,不在线,也没有回话。

      第二天一大早我看到了她凌晨时分给我的留言:我这会儿忙完了,离下班还有一个小时。不知道这会儿发信息会不会打扰到你。还是想着探讨一下今天聊天的话题。你明天看到了再回应。

      我们都在反思:玩手机是每个家长都头疼的难题,为啥没有家长发言呢?

      首先,家长很苦恼,家长也很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老师和家长统一战线的一个点。

      在王老师平时进行的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双方合作的点,一起来解决问题。能不能成功,找到共同的目标是个突破口。先把家长拉到自己的一个阵营里,跟家长站在一起。这是我们讨论的一个前提条件。

      如果家长有顾虑和担心,觉得孩子玩手机,是家长管理不到位,给老师的教育制造了麻烦,让孩子成绩受影响,是家长没有尽到责任。这样,双方的位置就变成了一方是领导在训话,一方是接受批评的位置。合作的基础没有了,就无法讨论。

        其实,孩子是家长们的孩子,对老师来说,再急,也是六十分之一的急,而对于家长来说,才是百分百的急。所以,我们是局外人,永远没有家长想要改变的心强烈。哪怕是最不在乎孩子的家长,也比我们急。

        那么讨论的基础是什么呢?看到家长想要改变孩子的焦虑,也肯定尝试了很多方法,之所以这么无奈,有的甚至嘴巴上说着我都不管他了。其实那都是尝试了无数方法后无奈的气话,更加说明家长们的不容易。越是不可爱的孩子更需要加倍的爱和关注。这是家校探讨的基础,明确这个基础,才能跟家长建立同盟关系。

      在这个基础上,家长感受到被理解,被看见自己的努力,才能打开讨论的话题。然后老师再询问:家长曾经做过哪些努力和尝试,有没有相对有用的方法?每家孩子的性格不同,家庭环境不同,他们使用的方法也千差万别,让他们多说自己尝试的方法,没有对错,我们都是在摸索,在找方法,都是为了孩子好。看到家长做到的地方,看到孩子没有玩手机或者玩得比较有节制的情况,看到孩子在那么想玩的情况下,依然能做完作业再去玩手机,最差的情况是,虽然没有做完作业,也有惦记着作业,让自己痛苦挣扎的那份心。以上都是值得家长和老师肯定的地方。

        玩手机这是个普遍问题,毕竟在学习上手机还有用。所以,要提醒家长管理孩子玩手机,要理性看待孩子玩手机。因为不要手机,说不定同伴会瞧不起他,让他孤独,被嘲笑,这都是真实的。如何管理孩子玩手机的时间,让孩子学会自我管控是目的。这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

    王老师细致入微的分析,也让我幡然醒悟,我的问题在于没有做到与家长共情。大概是因为前几天七班家长在群里说:请老师不要在群里发作业。家长对老师不满,是因为孩子总借口看手机上留的作业,家长很难把控。我自己作为班主任,也和其他老师一样,对不少家长懒于管孩子,动不动以买高档手机为奖励,也很不满。家长在家很难坚持原则,往往受制于孩子。孩子为手机闹得厉害了,家长马上妥协。怕孩子离家出走,甚至自残,家长往往也很无奈。在我们班,老师看到的学生,上课不爱回答问题,作业基本上是应付,学生只接受简单知识,不爱动脑子。主要就是因为手机时代,动脑筋不如查一下答案更方便快捷。

          所以说,家长怕手机,孩子爱手机,老师恨手机。

      我非常赞同王老师的观点:一个人,不会因为你指出他多么不堪而去改变,只有他感受到鼓舞和激励的时候,才会想要改变。

        我想这一点不仅适用于家长对孩子,也适用于老师对家长。

        想到我举办家长论坛的初衷,就是想让家长有信心、有方法、有能力地教育孩子。那么,我必须与家长之间建立同理心,才能理解家长,指引家长,真正实现家校共育,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助力助跑!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一次失败的“家教论坛”中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