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镜:曼陀罗绘画疗法》(四)

《心灵之镜:曼陀罗绘画疗法》由陈灿锐、高艳红著。

陈灿锐,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分析专业博士,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理事,广东省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现为广州医科大学教师,具有丰富临床经验,被誉为“曼陀罗绘画第一人”。

高艳红,应用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荣格心理类型及MBTI技术,现任职于华南理工大学。

上 篇  基础篇

4.  两种曼陀罗的关系

佛教密宗的曼陀罗和荣格心理治疗的曼陀罗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两种曼陀罗的区别:

首先,二者的目的不同。曼陀罗绘画的心理分析取向着重强调通过绘画起到自性的保护、凝聚和整合功能,从而促进心理的完整,即人格面具与阴影的整合、自我与阿玛尼的整合等。佛教密宗则强调通过在绘画时要求作画者口念本尊的真言,手画本尊的形象,心中忆念本尊的功德,从而达到身、口、意三业的净化或者入定的目的。

其次,对作画者绘画水平的要求不同。心理分析取向的曼陀罗绘画,对于作画者水平要求不高,只要求能运用曼陀罗表达内心意象和情感,所以只需要最简单的绘画甚至单纯填涂颜色。密宗绘制曼陀罗则对作画者的要求很高,他们需要完成一系列专业的培训。

最后,对作品的处理不同。心理分析的曼陀罗是绘画者心理偷窃的作品,用于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因此,绘画作品对个人而言,具有比较重要的成长意义,需要保存起来。宗密的曼陀罗则主要是拿来供养或修行,

两种曼陀罗的联系:

第一,在基本结构上一致。二者都是在一个圆圈内作画,强调圆心的中心位置及外周的保护作用。

第二,都使用象征进行表达。密宗️大曼陀罗、三味耶曼陀罗、法曼陀罗和羯磨曼陀罗,它们都用象征来表示佛法。心理治疗的曼陀罗也是通过意象来表达内心的情绪或无意识中的原型。

第三,二者都是实现自我转化及超越的重要工具。心理分析取向的曼陀罗绘画,通过绘画曼陀罗启动无意识的自性原型,从而实现转话自我的功能。密宗的曼陀罗,通过绘画让自我进入本尊的世界,从而破除我执,实现自我的超越。

第四,绘画时有神圣感。佛性和自性二者都具有神性,都是心灵的核心部分。因此,无论哪种绘画都能引起神圣的体验。

有什么样的感觉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灵之镜:曼陀罗绘画疗法》(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