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只为圈钱过冬?互联网公司扎堆上市背后的真相…

作者:林大头家的小兔子


今天上午,小米集团正式在香港主板上市,IPO发行价17港元,市值达543亿美元,小米集团开盘跌2.35%,报16.6港元,跌破17港元发行价。

 

 

就在小米即将上市的前一天,刘强东在社交媒体发布状态盛赞雷军。相比较刘强东的力挺,华为终端负责人余承东的一条朋友圈却是意味深长:


 

作为国产手机品牌的两强,华为与小米的竞争一直存在,如今,小米先华为上市,上市后的小米,未来又会如何?说好5年内不上市的小米,选择现在扎堆上市?又意味着什么?

 


1、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

 

其实很简单,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几乎消失了,再等可能就晚了!

 

今年 1-6 月,多家主营业务在中国内地的互联网公司纷纷申请上市,拼多多、蚂蚁金服、腾讯音乐、斗鱼、快手等也传闻会在今年下半年筹备上市。


这是继 2000 年代百度、腾讯、盛大、搜狐、网易等上市;2010年代阿里、京东等电商上市之后,国内互联网公司的第三次上市潮。



这个上市潮的出现,是几个原因的综合结果。


首先是后续资金不够了。


国内宏观层面正在去杠杆,降低负债率。又遇上大批在 2014、2015年投资互联网创业公司背后的投资基金进入 3-4 年后的退出期。在退出之前,这些基金没有足够的钱投资新一批公司,这就导致很多依然未盈利的公司在一级市场融资困难。


为此,很多还在亏钱的公司开始选择二级市场,例如近日在美股上市的二手车电商优信,过去两年多亏损 30 亿元,公司还需要融资但财务投资者已经有退出需求;又如申请港股上市的映客,随着秀场直播平台成长速度下降,也需要面对投资方的退出压力。


第二,尽管上市需要支付投行费用、向公众公开财务信息,融资成本其实比一级市场融资成本更高。


但上市后即使跌破发行价,那最多也只是面子问题,经常还可以甩锅给股市行情不好;反而在一级市场融资,如果后一轮估值低于前一轮估值,那对公司的打击会很大,甚至还会面临相应的对赌失败惩罚条款。


第三,互联网人口红利几乎不存在了,很多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规模都已经处于短期高点,相应地,估值也在高点。例如小米,作为小米的收入重心,中国智能手机过去三年销售量的复合增长率仅 1.07%,几乎饱和了——再往后新卖手机都是和竞争对手抢用户,而不像早年可以劝说功能手机用户。


最后,虽然股市钱很多,但也不是无尽的,先到先得。公开市场的资金量是有限的,尤其都被定位成互联网公司,其中一个大公司上了,买了它股票的投资者很可能就不会买几个月后上市的新公司。例如小米选择这个时间点上市,很可能就是要赶在比自己更加庞大的蚂蚁金服前。


普遍选择港股主要还是因为门槛和估值。还有宏观因素,比如人民币贬值的风险,在 A 股上市会随着一起贬值。



2、资本市场的判断最靠谱


也有另一方面观点,认为“扎堆上市”并不是“圈钱”那么简单。如FT专栏作者刘远举指出,资本市场是一个公开的市场,特别是香港、美国的资本市场,有更加完善的制度,有全球有资深的财经人士,有业界领袖,还有诸多嗜血的做空者,他们的专业性、判断能力都是全球顶级的,自会以自己的专业性作出理性判断。比如李嘉诚确认斥资3000万美元认购小米股票,马云、马化腾以个人身份下单认购,金额在数千万至上亿美元不等。说这些投资者是被圈钱,显然太小看他们了。


媒体与资本市场的差异正在于此。媒体更容易从负面角度做观察,而资本市场的看法则不同,只要有一定可以做、可行,那么,资本市场就会给出预期,给出估值。


就在小米准备上市之后,小米陷入“互联网公司,还是硬件公司”之争,因为这事关资本市场估值。其实硬件与互联网未必有明显界限,本质在于,互联网公司的用户粘性更大,而硬件公司粘性更小。从这个角度去看,小米有一个很大的潜在优势,那就是小米系的智能家电。手机2年一换,但智能称、智能灯、小米空调、小米电视等,却是好几年才换一次。即便换,也不会全换。而基于整体操作的便利性,旧设备会很大程度的影响新设备的选择。所以从用户粘性角度,小米并非一家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一个基于硬件的新模式。



资本市场的看法,会反过来影响到前景。当然基于目前大环境,这些资本市场的互联网新贵,估值都会缩水。根据网上的流传的一则消息显示,根据Soochow CSSD Capital Markets驻新加坡日本证券主管AndrewJackson透露,小米的暗盘交易价格为16.15港元,下跌5%,不过没有公司卖出。不过对小米这些公司而言,更重要的在于未来。


上世纪90年代,电脑技术开始得到广泛应用,一批高科技公司在纳斯达克大放异彩。1995年7月、纳斯达克突破1000点,到1999年纳斯达克的市盈率平均为153倍。


1月29日,2500点,12月29日:4000点。2000年3月10日,创造了5048.62点的最高记录,13日,周一,由于互联网泡沫破裂,大规模抛售科技股票,8成股票跌幅超过80%,蒸发了3万亿美金,2002年10月10日,达到新低1108点。


当时搜狐、新浪、网易都跌破1元,如今,搜狐35美元、新浪82美元、网易255美元。当然这其间差别还是有的,高位买入亚马逊的,15年后仍能翻5翻,现在亚马逊股价高达1703美元,但高位买入思科的,却仍然亏损。


两者的差别在于,思科不但受到华为的冲击,更根本的是,硬件的盈利能力在缩小,而硬件支撑的新经济,或者说,技术发展与商业模式的结合,却方兴未艾。对于新技术主导的经济,更重要的还是在于趋势。


威廉•彼得•汉密尔顿说过这样一句话:“无论自觉还是不自觉,市场价格的变化不仅反映过去,还反映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投下它们的影子,照在纽约证券交易所。”


目前,摩尔定律已经慢下来了,但新技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改造,产生新的商业模式的能力,还有巨大的惯性。那么,在业绩、收入、用户数量增长方面,数据都很好,且核心商业模式有着较好的未来的情况下,在一级市场资金趋紧的情况下,登上资本市场这班船,以满足未来业务急速扩充、升级的需求,显然是一个好的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米上市只为圈钱过冬?互联网公司扎堆上市背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