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子导读》第十一天

昨天晚上离开单位已经快八点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去一家店里吃了一碗米线。在我吃饭的时候呢,店里又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女性,她带着两个孩子,大的是个姑娘,看起来三岁多,小的是儿子,我问了一下,还不到两岁。这位妈妈和两个孩子就坐在我的对面,我快吃完了,就不由得注意到了他们。

图片发自App

这位妈妈在点好餐之后一直在看手机,她头都不抬,眼睛就没有离开过手机。小姑娘安稳的坐在她的对面,很乖,小弟弟呢,蹲在椅子上,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趴在桌子上。但凡两个孩子有什么动静,这位妈妈就说:“悄悄的,再不听话,下次再不带你们出来了。”过了一阵,饭好了,是一份砂锅米线。这个妈妈转过身去,取了三套餐具,一人一份。这个三岁多的小姑娘,她左手拿勺子,右手拿筷子,吃的很自如。这个不到两岁的小男孩呢也拿着勺子,能从碗里舀东西吃,粉太长,他就用手抓上吃。妈妈会给他们的小碗里舀点菜和粉,然后自己吃。我和他们吃的是一样的米线,刚上来是非常非常烫的,粉很滑,又长,豆腐皮丝和海带丝也长,我用筷子都吃的不是那么容易。但这些在这两个孩子这儿都不是问题,在吃饭的时候,这个妈妈始终没有笑脸,她常说的就是赶紧吃,给那个三岁多小姑娘说,你赶紧吃,等我吃完了你还没吃完我们就走了,你待着去。吃了一会儿,这个小男孩可能是喂到嘴里的有点多了,给噎住了,一下子吐出来一口,就吐到这个碗里了。这个妈妈当时说你少吃上些吗,然后妈妈并没有把碗里的东西倒掉,而是让他继续吃。妈妈吃完,准备要走了,让小姐姐去拿纸。姐姐拿上纸以上,帮弟弟把嘴擦了,然后她看到弟弟的饭并没有吃完,就端上碗,拿着勺子,给弟弟喂,很快他就把弟弟碗里剩下的东西都喂完了。当时,老板娘也看见了,她说,你们家孩子这么小就自己会吃饭,别人家孩子这么大的时候,都还是给喂着呢,我看到这位妈妈笑了笑。等他们吃完出门的时候,我也跟他们一起出来了。

这件事让我想起,前年在嘉峪关机场候机厅,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和他的爷爷奶奶坐在我的斜对面,小男孩一手拿着一盒优酸乳,一手拿着吸管,很认真的在插吸管,那样子可爱极了。就在他快要成功的时候,奶奶过来了,她一把拉过孩子,轻松地帮孩子插上了。喝完以后,小宝宝东望望西望望,应该是在找垃圾桶,就在他准备要去扔的时候,爷爷过来了,他接过孩子手里的盒子,去找垃圾桶了。

回想这两件事情,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前者,这位年轻的妈妈,领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你的眼睛就没有从手机上离开过,真的有那么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吗?吃饭本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孩子已经足够听话,但你依然在呵斥孩子。在你这种不管的模式下,孩子是很自立,他能吃上饭,三岁的小姐姐还能照顾小她一岁多的小弟弟,但孩子还小,他在掌握生活技能的同时,更需要妈妈的爱。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放下手机好吗?有没有发现,小姐姐对小弟弟说话的样子和你对她说话的样子一模一样,作为母亲,一定要做出样子。

后者,这对爷爷奶奶对待小孙子的爱可谓是无微不至,但真正的爱不是包办而是促其成长。对于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他能够将吸管插进牛奶盒,并自己喝上牛奶,这是一件多么有成就感的事情,也是锻炼孩子手指精细化活动和专注力的好机会,再慢我们都要等,怎么能剥夺呢?将牛奶盒扔进垃圾桶,对于成年人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对于孩子不一样。一方面,我们教会了他垃圾不能乱扔,要扔进垃圾桶。一方面,还没有垃圾桶高的小孩,能将垃圾扔进垃圾桶,也是一件让自己很高兴的事情。

陪伴孩子成长,不是让他吃上饭或者穿上衣,也不是及时帮他解决此刻所遇到的问题。教孩子技能,也不是一定要把孩子送进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玲子导读》第十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