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记忆随笔

人们在遭受创伤的时候,出于自我保护,大脑会创造出两套截然不同的记忆,一种叫“可自愿回想型创伤记忆”,一种叫“非自愿侵入型创伤记忆”。这两种记忆互相交织带来的结果,就是混乱。

人更容易关注到危险的信号,所以创伤记忆往往印象更深刻,生活中的美好记忆也会因此被淡化。毕淑敏老师在心理学授课时有一个案例,她的一位A朋友不能吃柿子,甚至看到别人吃,自己也会干呕。在后来的治疗中发现,在A朋友小的时候母亲因为踩到了柿子皮上摔倒了,而且还导致骨折,兄妹几个一致说柿子皮是A朋友扔的,导致母亲的骨折,尽管A朋友再三表示不是自己的行为导致母亲骨折。A朋友潜意识中将当时的场景细节碎片化,对于柿子的形状、气味等创伤性记忆形成“非自愿侵入型创伤记忆”,从而达到自我保护作用。找到了根源,在心理疏导的干预下,说出不可言说的痛苦,才可能关闭被误触的警报,逐步摆脱创伤记忆带来的负面效应。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伤记忆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