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幡动

佛教经典《坛经》中有一段讲述禅宗六祖慧能得法经过的故事: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盘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


当年五祖弘忍要寺内众僧作偈,以便察看个人见地,神秀的偈子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扫,勿使惹尘埃”。慧能觉其偈子未能见性,于是将自己的偈子送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认为慧能的见解颇深,当即决定将禅宗衣钵传给仅仅只是在寺庙碓房舂米的慧能,在夜里为其私下说法,密授袈裟,并为其争取时间,连夜出逃。

六祖慧能自五祖弘忍处继承达摩正统衣钵后,因受到神秀上座的追杀,而流浪在山野之中十多年。终于有一天,慧能觉得时机已到,应当开始宣扬他的佛法了,而不是终日隐遁在山林之中。于是走出山林,来到了广州法性寺。

正遇上印宗法师在讲解《涅槃经》,一阵大风吹过,寺内高高悬挂的旗幡随风飘动起来。印宗法师即景说法,问寺内众僧:是何物在动?众僧议论纷纭,一部分僧人认为是旗子在动,另一部分僧人则认为是风在动。一时争论不休,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

慧能上前答道:既不是旗在动,也不是风在动,而是诸位的在动啊!

在场的所有僧人都被慧能的话语所震惊,骇然失色。

听到如此哲言,众僧人羞愧不已,自知作为修行之人,心仍然过于躁动,六根不够清净。印宗法师随即亲自为慧能剃度,完成出家仪式,并恭请其正式即位禅宗六祖,拜其为师,弘扬禅宗佛法。


佛教哲学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慧能的思想是“见性成佛”、“即心即佛”,为主观唯心主义。

禅宗认为风和幡是外在的,虚幻的,人心才是超越时空、永恒寂寥的,它的本体是清净的。人应该领悟自性的空寂,向内心求佛,而不被外物所迷惑。那几位僧人执著于风、幡之类的具体形象,殊不知“本来无一物”。倒惹得心旌动摇,把清静的本性给覆盖住了。

凡夫总困顿于现象,不知答案应求索于本心。

即使外界变化,只要我们的心不随之变化,也就感觉不到变化。

由此泛化类推可以领悟到:人世间所谓是非、好坏、优劣、善恶等等更复杂的判断,并没有绝对的标准。而是因时因地因知因主观想法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乃至有大不同!万事万物是因缘聚会的,世界因此而更显现出虚妄、荒诞的相对一面,世事无常,人生无常。


所以,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幡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风吹幡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