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网课引1.7亿关注,你吐槽的却可能是别人得不到的!

一场疫情打断了很多人的生活,也得以让我们关注光鲜之外的人生。

疫情之下,居家学习,通常,我们脑中的网课,都是下面这样,尴尬而又槽点满满。

“同学A:你听不见我嗑瓜子儿的声音吧?同学B:你听不见我吃饺子的声音吧?”

“昨天上了一整天网课,今天没课和妈妈抱怨,昨天累死了坐的屁股疼腰疼的。妈妈说,你以后在床上上网课吧,我去把小桌子给你找来放床上,呜呜呜呜呜!好感动上网课好苦妈妈好甜。”

“上网课的时候陪爸妈搓麻将(就在自己家地下室没出门,然后突然麦就开了,两个班的人同时听到我喊的胡了!给钱!)”

这无疑是孩子们面对网课状况百出的无奈,吐槽也是苦中作乐。然而,真正的困境并不是这些。


比如,那些没有WIFI,甚至没有智能机的孩子,你有没有想过他们是面临何种困境?

悬崖上听网课

家住四川旺苍县(该县处于大巴山中)某山村的女孩杨秀花,今年刚到旺苍中学读高一。

杨秀花想好好学习,两年后考个好大学。虽然学习不是唯一的出路,比如打工也可以挣钱,但是,但杨秀花的老师告诉她:“在当下,对于家庭贫寒的学生来说,读书是最好的出路。”

立志成才,勤学苦读是每个山村孩子的必经之路。

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本该开学入校学习的她滞留在家中。近期,学校线上开学,上起了网课,但这却给她带了一个大难题。家里信号太差,听起课来断断续续,根本没法跟上网课的节奏。

杨秀花不敢拉下课程,为了能正常听课,不服输的她就拿起手机,边走边找信号。

她就追着信号上了山,这座山树木茂密,山道狭窄,部分路段比较陡峭,碎石子特别多,稍不注意就会摔倒。

直到走了半个小时之后,在山路后的一处悬崖边上,终于找到较强的信号,而这里前后是悬崖,她可以活动的范围前后还是有二三米宽,面积和一间屋大小差不多。

“我只要不去悬崖边,也是安全的。”她没想那么多,就开始流畅地上网课了。

山风“呼呼”吹,刮得人脸疼,春寒料峭她也不在意。

由于学校要求学生每天7:45打卡,她就得6点半起床。洗漱收拾完后,就在书包里装一些馒头和包子矿泉水,作为一天网课的午餐。因为从家到能上网课悬崖边,需要走4公里的山路,往返一趟大概需要一个多小时,而下午1:50又要上课,她不敢耽误课程。所以常常中午在山上吃点馒头包子,直到下午5点上完课后,才会回家。有时候,妈妈也会送饭过来,但杨秀花怕妈妈摔倒,就很让她送饭来。

追着信号跑到悬崖边的孩子,其实是在追知识。

追知识就是学习的动力,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提出“动机原则”。他把学习动机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如“奖赏”“竞争”等,对学习有促进作用,但缺乏持续性。内部动机则是学生力求认识未知、渴望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而带有情绪色彩的一种心理体验或意向活动,它是诸种学习动机中最直接、最活跃、最稳定的。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是知识的实际获得。它可以使学生保持永不衰竭的求知欲望,是学习的真正动力。

对杨秀花来说,获取知识就是杨秀花爬上悬崖学习的动力。

令人高兴的是,在杨秀花悬崖上听网课的事流传到网上之后,在当地通信基础设施服务商帮助下,她家里开通了光纤宽带。

杨秀花再也不用去悬崖上上网课了,但是那些没有智能机的留守儿童该怎么办呢?

用奶奶的老人机学习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琅琅的读书声从出租屋里传出来。

河南焦作,上2年级的留守儿童马子阳跟着奶奶在这间出租屋住了5年,租金每月80元。

春节假期,马子阳和奶奶回老家商丘和父母团聚。近期,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奶奶便带着他返回焦作。马子阳从3岁时,一直是跟着奶奶。

虽然奶奶不识字没办法辅导孙子,但是马子阳聪颖好学,在班里成绩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今年有点特殊,令婆孙俩有点犯难。

本该开学的时节,由于疫情的影响,学校只能线上开学,上网课成了学生学习的常态。

但是,婆孙俩租住的家里没有网络也没有智能手机,而且从商丘返回焦作他们还处于隔离期。

没有智能手机上网课,好学的马子阳没有气馁。他就用奶奶的老年机与老师联系,询问课程安排,作业任务。老师布置作业,比如每天写几个字,他自己就会写,他自己加拼音。这段时间他全靠自学,有时候也会背语文书上的古诗给奶奶听。

数学课,学习十位数及百位数,老师就让他按照计算器显示的数字,从个位到百位写出来。

马子阳学习很自觉,奶奶很欣慰,每学期孙子拿回来奖状是她最高兴的时候。

“吃穿住没有跟人比过,他说,奶奶不管住的差,只要能吃饱就为止,也不管好也不管差。奶奶我吃饱就行。”奶奶对来访的人说。

作业写完之后,奶奶没办法用手机发给老师批改。马子阳就给老师打电话,老师告诉他,开学之后再给他批改作业。

现在婆孙俩隔离期满了之后,得知情况的邻居送来了智能手机,学校也安排了老师轮流辅导。

留心的读者,或许会问马子阳读的两句诗出自哪里?那两句出自《劝学诗》,是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所作的,最后两句是“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家贫如洗勤学苦读,他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这些努力读书的孩子,不禁让我想到之前学过的一篇课文《送东阳马生序》,现在读来还忍不住流泪。

故事是这样的。

母亲怀孕七个月,宋濂就出生了,按照现在的说法,他是一个早产儿,身体多病。

更不幸的是宋家一贫如洗,连书都买不起,但这并不影响他对知识的渴求。

宋濂“幼时即嗜学”,没书读就去有藏书的人家去借,再把书抄写下来。即便是数九寒天,砚台结冰,手被冻得伸不开,为了不让借给书的人家嫌弃,一点都不敢怠慢。

书抄完立即送还,因为信守承诺,藏书之人也愿意借给书给这个勤学不辍的穷小子,这样,宋濂得以遍览群书。

成年之后,宋濂学习更加刻苦,钻研圣贤之道,但又苦于没有名师指教。

他就步行百里,手持经书向同乡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座下弟子门生充盈门厅,所以前辈授课从来都是声色俱厉。

宋濂更是战战兢兢,常常站立着小心地伺候在前辈左右。

请教问题时,宋濂就俯身倾耳毕恭毕敬地聆听教诲,有时候遇到前辈会训斥,他态度更加恭敬,礼数更加周到,不敢争辩。等到前辈心情好了,再次请教。

宋濂诚恳好学,不废半缕光阴,终于在乡里小有所成。但他并没有就此止步,深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可是,出外拜师求学更为艰难。

宋濂孤身一人,背着书箱拖着鞋子,穿行于高山深谷之中,数九寒天,北风怒号,积雪数尺深淹没道路,他行路更加艰难,脚和皮肤皴裂流血还不知道。

等到了旅舍,宋濂身体冻僵不能动弹,服务员拿热汤给他喝,又用被子把他围起来保暖,过了很久,身体慢慢暖和了起来。

因为贫穷,宋濂每天只吃两顿饭,根本吃不上鲜美的饭菜。其他同学都身披锦绣服饰,连戴的帽子都挂满珠宝,腰间佩戴白玉环,左边挂着佩刀,右悬香囊,神采奕奕,犹如仙人。

而宋濂虽身着破衣烂衫,但并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让他满足起来的知识,就不在意衣食不如别人了。

宋濂虽然贫穷困苦,但是勤奋好学也使得他自得其乐,渐渐他的才学之名日盛,后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把他推荐给朱元璋。

朱元璋请他为皇太子朱标教授五经,之后又修编《元史》、《大明日历》等,并制定礼乐制度。文才被刘伯温推崇,赞其文章天下第一。

宋濂以其学识渊博,为人敦厚,朱元璋称其为“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幼时贫病交加,长时备受天下士人推崇,显达于庙堂之上。

他一生勤奋刻苦,皇天不负。“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韧性儿童

勤奋好学,任何时代都不会辜负这些人。如今,面对疫情,面对困境他们总能找到自己的办法,而这些使得他们愈加强大。


在发展心理学里,这类儿童被称为“韧性儿童”,指哪些经受住了可能足以摧垮他人的环境考验的儿童,或者是在挑战和威胁面前仍能保持镇定和胜任力的儿童。


这些儿童尽管处于不利环境中,他们尽力从最基本的系统中汲取力量,获得可促进正常儿童积极发展的资源。


童年的消极经历并非是决定一个人未来发展的必然因素,很多儿童有能力应对最困难的环境,不断努力也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你可能感兴趣的:(吐槽网课引1.7亿关注,你吐槽的却可能是别人得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