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冥想2.0

为什么叫“运动冥想2.0”呢?因为之前写了一个版本,这次是在上次的基础之上二次创作。

冥想,在我看来就是放空大脑,不刻意去想什么,也不是什么都不想,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去接受一切的发生,进入一种清静无为的状态。进行冥想就像是一个清洁整理的过程,让大脑这个房屋保持有条理有秩序的状态。

运动,让身体活跃起来,就像是给身体充电的一个过程。虽然人体的结构非常复杂,但说到底人体也是一台机器,我总觉得人体内也有一台“发电机”,要想让发电机持续高效的运行,就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就得运动。

以前对于冥想的理解停留在静止状态,也就是说要平躺着或者静坐这种,放一首舒缓的轻音乐,让自己安静下来,然后调节呼吸来放空大脑,完成清理工作。

不过,这几年偶尔去外面做长距离徒步发现,在运动的过程中,超过一个时间段,大脑也会进入一种特别平静的状态,感觉和冥想的效果差不多。这种感觉让人很惬意。

也许,运动和冥想有共通之处。

所以,我就杜撰了“运动冥想”这个概念。(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比方说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身体疲乏困顿,吃完一顿惬意的晚餐,伴着微微下沉的夕阳,走在长长的林荫道下;或者在一个晴朗安逸的日子里,漫步在崎岖蜿蜒的山道上。一边行走,一边欣赏周围美丽的风景,把自己的身心融入进去,心情自然十分愉悦,身体也得到放松。如果顺便把大脑放空,就是一次很好的运动冥想,这种感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冥想,可以让精神保持健康的状态;

运动,可以让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

人作为一个整体,精神和肉体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彼此协调一致,自然非常重要。

目前的情况是,精神没有办法脱离肉体独立存在,运动冥想可以让两者同时保持健康状态。说不定,运动冥想是连接意识和肉体的一座桥梁,在这过程中,我们可以在更深的层次来了解自己,分析自己,重新认识自己。

自然风光无限,但人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中的一切也都经历过人类活动的渲染。即便没有那种自然风光,走在长长的公路旁边,看着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没有堵车的烦心,这种散步的效果也很接近运动冥想。

有时候在跑步机上面,速度适当,听着有节奏的各种音乐,效果也非常好。运动使身体越来越灵活,精神越来越平静。这篇文章,就是我之前在跑步机上运动产生的灵感。没有刻意去做,只是大脑里面已有的概念进行的重组,然后在特定一瞬间出现了一道闪光,就出现了。我想,这就是运动冥想的好处,它让我的身体和意识变得更协调,对于思考必然很有帮助。

在古今中外的文章里,我们也都看到过人可以一边踱步一边思考,一边散步一边思考。例如: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好像不对,开玩笑)。比方说曹植的七步成诗,如果曹丕没有让他走七步,就静静地站在那里不动,说不定这首诗就不会出现。马克思一边看书一边用脚摩擦地板,也是一种在运动中思考的方式吧。那么,一边行走,一边冥想也未必不可以。一边进行其他运动,一边冥想应该也可以,貌似瑜伽就是为了冥想定制。不过最适合我的方式就是徒步行走,别人可能会不同吧,每个人身体条件不同,适合的运动方式也可能不同。

这些都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我觉得挺有好处的。

在跑步机上走多了,有的时候会一次会超过半小时,面对着一面白色的墙壁,偶尔会有眼花的错觉,可能和雪盲症差不多吧。

我反复考虑了很久,发现了问题,一个人即使在运动的时候,也需要一个“焦点”,就是眼睛必须要有一个“目标”,一面白墙什么都看不到,就会让眼睛进入一种“迷茫”的状态,这是很不好的。我想这也是以前的那些禅宗大师在冥想的时候需要设定“曼陀罗”的原因吧,曼陀罗就像是《盗梦空间》里面小李子的陀螺一样,是一个连接现实的任意门,有了这个曼陀罗,就不会迷失在虚拟世界或者梦境之中吧。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在跑步机前面的墙壁上挂一幅画。青山绿水很好,但是同样的山水看多了之后可能会有审美疲劳,而且想象空间也很有限。但是浩瀚的星空却不同了,永远是那么的神秘,而且有无限的思考空间,这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第一次我又出错了,买了一个星空壁纸,反光很强,效果也不太好。后来在网上看到了一款瑜伽垫,上面有好看的星空图案,因为它是用布织的,一点反光都没有,正是我需要的。就像是中东人一样,我把这个毯子挂在了墙上。

经过很多次的运动验证,这个选择没错。这一次眼睛有了附着物,有了一个活动范围,相当于有了焦点,不再“迷茫”,效果好了很多。

运动冥想对我帮助很大,让我明白了很多,我以后还会坚持这么做。

你可能感兴趣的:(运动冥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