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内”是什么地方?

古诗说的海内存知己,海内是什么地方,美国,非洲算不算海内?

“海内存知己”这句诗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虽然王勃时期的初唐,格律诗规则尚未成形,但是从王绩开始,诗人们爱写八句五言诗,在书写格式中已经开始暗合五律的规则。而后来的宫廷诗人,正是在这些先行者的作品中总结出格律规则。

所以五律其实是古体诗格律化最早的体式之一,这就是为什么李白好古体,但是五律却也写得超级棒的缘故。

王勃这首诗,也是符合五律规则的。所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作为颈联,是完美对仗的。

“海内”对“天涯”,都是方位性的描述,相对而言,“海内”是全面的,而“天涯”是局部的,是不同意思的对仗。

这种对仗方法,被李白学了去,用在自己的五律中《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三》:

王家碧瑶树,一树忽先摧。

海内故人泣,天涯吊鹤来。

未成霖雨用,先失济川材。

一罢广陵散,鸣琴更不开。

古人最早的认知,走遍天下,遇海而还。“海内”也就是当时人们心中的全世界。古人认为天子脚下是世界的中心,陆地四周都是海。即东南西北四海,所以《孟子·梁惠王下》:“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 

清代哲学家、训诂学者焦循的《孟子正义》中注:“古者内有九州,外有四海……此海内,即指四海之内。”

这就已经讲得很清楚明白了。

在古诗词文化中,“海内”对应的是“天下”,与“天涯”在意思上是有区别的。

所有“海内”的字句,都可以用“天下”取代,除了要与天字对仗,不能使用同字的诗句。

比如“四海升平”,就是“天下太平”。

“四海鼎沸”,就是“天下大乱”。

“海内无双”,就是“天下无双”。

“威动海内”,就是“威震天下”。

“四海之内皆兄弟”,就是“普天之下皆兄弟”。

但是随着世界的扩大,“天下”可以指代全世界,而“海内”由于地理的局限,就被限制在东南亚大陆。

“海内”就是古时候的“天下”,是现今中国所在之地。

那么美国、非洲已经远跨重洋,我们可以共“天下”,但是就不能称之为“海内”了。

要不然怎么会有“海外侨胞”、“海外学子”的称呼?

你可能感兴趣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内”是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