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堂子

  90年代初期自己居住的村庄周边都是澡堂子,爷爷辈、父辈这批人都对澡堂子有着特殊的感情,最早在80年代爷爷辈和父辈所工作的国营工厂里多数都有免费的澡堂子,不同部门辛辛苦苦工作一天的爷俩都会在澡堂子不期而遇,洗个澡,泡在浑浊的池子里靠一靠,上来互相擦个背,爷俩唠唠嗑,水龙头一把水从头浇到尾,一天的辛苦和不快都丢在澡堂子里,穿上衣服轻装上阵。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很多国营企业重组产业,当然也会精简设施,这就把很多公家的澡堂子给取消了,但是个体澡堂在这一时期兴起。我出生于90年代初,跟着父辈也走进了澡堂子,那时候每周末去澡堂子是每周必然的娱乐活动,母亲总会抱怨家里有现成的热水和洗澡间,还浪费那个钱去澡堂子,那时候去澡堂子3-5块钱票钱,要知道那时候工人阶层流行的红梅香烟也差不多这个价。几乎每个洗好泡澡的人都有自己专属的澡堂子,除非拆掉了,一般雷打不动的都只去一家澡堂子,澡堂子基本都是熟客,大家泡在池子里“坦诚相见”,但谁也不细打听谁的家世背景,有的人在一起洗了5-6年,甚至都不知道对方叫什么,只是凭着对方的特征叫“大个子”、“大胡子”、“胖子”,或者按照各自的出处“周村小三子”“土地庙小陈”,在澡堂子里没人在乎你是老板还是工人,大家在乎的是你的故事,工作丢了大家会给你建议,跟媳妇吵架了大家会给你支招,儿子不学好了大家会你一言他一语的叫他学好,出了池子多数人会找个师傅搓个背,洗澡不搓背等于白来,搓背师傅比谁都能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人生经历丰富,感觉这5块钱花的值,不仅搓了背还涨了见识。在这里你只要愿意聊,大家都能敞开心扉,池子里热腾腾的雾气谁也看不清谁,就像现在的QQ、微信,在这里人们谁也不认识谁,但却有了抒发情绪和缓解焦虑的场所。这一时期澡堂子与爷爷那辈公家澡堂的不同,在于出来以后有睡觉的休息区,这里比池子里更热闹,有些手头富余的爷会找师傅修个脚、敲个背,小时候最喜欢看师傅给人敲背,敲起来就像表演,“啪啪啪啪啪”拍子打的越好,手法越好,但是那时候作为工人的父亲一直舍不得这个钱,每次除了擦个背,什么修脚、敲背、泡茶全不要,都是自己带个茶水和躺在小床上和身边的大爷唠唠家常,我记忆中父亲只有两次花过这个钱,一次是带爷爷敲了个背,一次是带外公修了个脚,好在那时的澡堂师傅不像现在的洗浴中心技师这么”勤快“,他们不会没事找事往你这儿走推销,都是40上往上的中老年人,而且一个澡堂就那么几个,人家没工夫推销,干累了自己还得泡杯茶歇歇,那时候有手艺的师傅是大爷,老板都得客客气气的给你准备好茶叶和小酒,整高兴了给你创个收,不高兴了一天能做几个是几个。对于我来说,那时候我一直都很好奇澡堂里的茶水到底是什么味,为什么那么多老大爷都喜欢花5块10块去泡杯水,可是节约的父亲除了一次给我买过一瓶2块钱的可乐,一分钱没乱花过,但是每次他洗完澡都很开心,其实对于那时候的成年人世界真的很简单,泡个澡、擦个背,出来接着干,没什么事过不去。

   20世纪初很多老澡堂子都没落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洗浴中心,豪华的装修真心是比那些水泥墙的澡堂子要好看的多,里面也没有那么雾腾腾的水蒸气了,看的清清爽爽干干净净,池子水也清澈的多,还有按摩器这些新设备,人和人进去看的清了,大家也各自泡各自的澡了,碰到熟人也就打个招呼,擦背的师傅都换成了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了,也会唠,还会带着推销各种精油保健品,不能说搓的不好,也不能说唠的不行,只能说”没走过那么多路怎么会看到山和海“,出了池子进休息区,一大批女技师会上来推销,这里的休息区与那时候不同了,这里是要穿衣服的,更”文明“,可以进来女人,但是味道变了,敲背也不像演奏了,菇凉虚伪的笑声占了休息区的主导,价格当然也更高了,说不下去了,这里是真的环境好又干净,但是干净的没了人情味。

 

你可能感兴趣的:(澡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