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最大的幸福是研究后“豁然开朗”的幸福享受——我最想听黄爱华老师分享

        黄爱华,男,1966年生,江苏金湖人。数学特级教师。曾荣获广东省特级教师、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曾任深圳市福田区教研室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中心多媒体教学研究部副主任。现任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科技创新中心主任,深圳创客教育负责人。

        为什么想听黄爱华老师分享?还得从我跟黄爱华老师的结识说起。2007年1月,受组织安排,我到昆明进行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学习,培训地点是在云南师范大学,内容是全国各地的几位有名的专家的讲座、小学数学公开课,比如华应龙老师,吴正宪老师,刘德武老师都到现场,黄爱华老师并没有参加那次活动。但会场的大门口有卖黄爱华老师的课堂实录,当时我好像购买了所有专家的课堂实录的碟片。

        培训结束回到家,在跟同事一起观看我所购买碟片的过程中, 黄爱华老师的风格,无论是讲座还是课堂实录,都深深地震撼了我。在看到黄爱华老师的碟片之前,我已经是一个有十年教龄的小学男老师,但我对男性当小学老师一直感到很迷茫,总觉得男性当小学老师很别扭,甚至觉得有些“娘”;总之,对男性要当好小学老师,特别是在语言、行为动作方面,需要努力做好的方向上感到迷茫,找不到辙。黄爱华老师的出现,第一次让我真正意识到的“男性也能当好小学老师”。

          从此,我一直在网络上寻找黄爱华老师的讲座、课堂实录等,并反复的观看、聆听、学习。可惜的是,那时候网络并不像现在这样的发达,网络上关于黄老师的讲座、课堂实录在我的印象中,只有五六分钟、七八分钟的样子,根本就不完整。

        2010年9月,我到一所村完小任校长,相比之前,工作上的事务肯定要繁杂了一些,关注黄爱华的力度和频次相对减弱了一些,但黄爱华老师的形象和人格的魅力,一直在我的心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偶尔我也会关注黄爱华,只是相对来说,没有之前那么频繁。在担任村完小校长的六年中,我多次跟领导提及,我并不适合当校长,我还是想认认真真的研究教学,当好一名普通的老师。2010年,在我多次的请求下,领导答应了我的请求,我终于卸掉了校长到另外一所学校当了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

        无巧不成书,刚卸任了校长一个多月,一天,我在漫无目的玩手机的过程中,突然跳出一个栏目,介绍黄爱华老师正在搞着一个“大问题”教学的模式,这个栏目还介绍了可以购买黄爱华老师的一本碟片,叫做《课堂宝典》,里面有黄爱华老师的八节示范课。按照里面的介绍,我给北京的老师打去了电话,联系购买碟片的事宜。购买碟片的事宜是与北京的老师联系,但购买碟片的100元钱是要打到福州,现在的老朋友——陈文芳老师的账户上。于是在付钱的过程中,我跟陈文芳老师成为了好朋友。以至于续写了很多后来在我看来,很有意义的关于我的人生故事。

        通过与陈文芳老师的结识,有了后来我参加“大问题教学”课题研究、有了2017年到四川绵阳参加“大问题”教学课题研讨会、知道黄爱华老师和张文老师是“黄金搭档”、第一次知道“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的说法……认识了黄爱华老师,也才结识了陈文芳老师,结识了陈文芳老师,也才有后来跟黄爱华老师见面的机会,见到了黄爱华老师,也才有了结识张文质老师、谢云老师机缘,进而参加了苏州教育行走……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美妙。以至于现在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的人生走向,究竟是有必然的?还是由很多的“偶然事件”决定的?”

之所以说黄爱华老师和张文举老师是“黄金搭档”,正是因为很多次他俩一同参与或者组织的活动中,黄爱华老师观点的深刻性,张老师总结的全面性等,无不体现了两位思想层面的高度“统一”“默契”以及“互补”。并且这种“统一”“默契”“互补”,具有很明显的“现场生成性”,可以看得出两人事先并未“打磨”。

2017年5月与黄爱华老师合影

        张文质老师在《教育是极为复杂的事》一书中讲到老师的站姿、手势、倾听、语言、个人素养时,用黄爱华老师举例——学生站在黄老师的前面时,黄老师从没有直着站,都是前倾的。老师在课堂上的站姿,不是一个站的问题,是一种教育思想,是一种教学智慧。黄老师就像一个拳击手,双手一直在变换姿势,有时招呼学生,有时鼓励学生,有时迎接学生。他的手是有语言的,是有表情的,构成了教学的一部分,而不只是身体的一部分。有的老师说黄老师的课就像看赵本山的小品,其实我觉得他比赵本山厉害。黄爱华老师在课堂上,真的叫作全情投入、忘乎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倾听也很重要。黄爱华老师在课堂上做一个可爱的动作 ——假装在跑,其实不是假跑,而是他在课堂里有一种身体活跃度。黄爱华老师在课堂上有一种生成性的、自我戏剧化的能力,即使是平平常常的一件事,他也会使得它具有一种非常戏剧的色彩。黄爱华的课堂上,某些即兴的表现、语言、教学方式,其实背后都蕴含着身后的素养,这才是最难学的。当你有这种素养之后,你就不是在学黄爱华老师,而是成了有特点的自己。

        之所以说,黄爱华老师让我第一次真正意识到“男性也可以当好小学老师”。更主要的是,我非常赞同黄爱华老师的诸多观点。比如,上课之初一定要把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告诉学生,使学生做到有的放矢;一节课我们要有“目标导向”“问题导航”“思维可视”“知识入框”“开放设问”等等这些意识。

与张文质、黄爱华老师合影

        我一直在纳闷——张文质老师和黄爱华老师这样的“黄金搭档”,这样的“好朋友”,黄爱华老师为什么没有参加过“教育行走”呢?还是参加过我不知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师最大的幸福是研究后“豁然开朗”的幸福享受——我最想听黄爱华老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