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枝末节的生活

看到有零星的阅读有些意外

刻意不做分享,不做互动,不做圈内社交

居然还有人能看到,缘分吧

不知道之前啰里啰嗦的说的那些话,是否对看到的人起到帮助

愿我保持初心,简单点,随意点,不要有变化

最近看完一本书《是枝裕和——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

第一次看他的电影是《小偷家族》

这是拜我妻子所赐

她有个小小的习惯,会去了解幕后,这个幕后其实也不是很复杂

比如看一部小说,她会留意作者

比如听一首歌,她会去看作曲和作词

比如看一部电影,她会去看导演

我以往是没这个习惯的

第一次看小偷家族,觉得故事有些好笑,也很细腻,而且也很温情

自此,我知道了一个导演叫是枝裕和

之前一段时间,我看《北野武的小酒馆》

看完之后一发不可收拾,看了不少北野武的书

他在书里会记录关于他电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于是,我开始循着足迹,一部部看下来

还有几部还没机会看,比如《阿基里斯与龟》

接着我看了东野圭吾的《白夜行》

之后是《白夜行》的电视剧,接着就去找《白夜行》的电影甚至音乐剧

于是,便有了这个小小的刻意习惯

之前在北野武的书里,有看到他对是枝裕和的评价,还不错

所以留意了下

有一次去书店,找接近北野武这类的书籍,看到了是枝裕和这本

于是先买了回来,打算找个时间看起来

自从看完《白夜行》有些不舍和难受之后,我断断续续看了些别的书

调整好了,打算翻开这本

书中,是枝裕和给我的感觉,待人极其谦卑甚至谨慎

但他也有自己的脾气,对于一些观点和专业在学习的基础上是不让步的

为什么说谨慎

每介绍一部作品,他把作品涉及的主要创作者都一一列名

每出现一个可能读者不明白的名词,他在每一章的最后,集中按顺序,详细解释

书中随着自己的成长轨迹,让我也看到了一些影片的影子

在看书之前,我还看过他另一部《比海更深》

他影片给我的感觉极度生活化

看完书后,对其中几部影片产生了兴趣

在了解了是枝导演的想法后,再去看,就会有新的体悟

我发现是枝和北野武一样,总在自己的专业上不断思考

他们作为在领域内取得斐然成就的人,所有的共同处就是思考、学习、实践、总结、进步

他们都会考虑到底什么是导演?

应该要做些什么工作?应该要怎么沟通?如何表达?

创作之余也为自己累积素材,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做

是枝导演的影片中还有几个我喜欢的演员,例如阿部宽、福山雅治、中川雅也、树木希林等

以《步履不停》为例,片中的画面极度细致,节奏也不快

影片中一起进行的家庭料理场景

浴室里掉落的瓷砖

日式家庭的传统关系和制度

都具有极强的代入感

不知该如何放下尊严关心孩子的父亲

不知该怎么和父亲沟通,其实又深爱着的儿子

无法忘记逝去儿子,暗自报复的母亲

影片据导演说是一部分献给母亲的,其中有很多母亲的影子

我观后在朋友圈写的感想是:

家庭就像一部连续剧,每个角色有他的设定和诠释。你带着上一辈的影子和遗憾继续生活,同样也把新的遗憾和影子传递给下一代。但时间不会停止,一路向前,步履不停

片中最后有一句“母亲也没能坐上小汽车”祭祀完父母,一家人开车回家了

看完《如父如子》,导演想探讨的社会话题之外,还有父子亲人的纽带究竟是血缘还是时间

片中写到日本有一段时间发生的婴儿错抱的历史

其实国内也有过

片中两个父亲的角色特色鲜明,背景差异悬殊,演员表现到位

我观后感写到:

不是每一部电影都精彩刺激,不是每一部电影都跌宕起伏。用对生活的细枝末节的观察,不断尝试回答生活带给我们的问题。他的故事,就像邻里间的日常一般,却又包裹着羁绊和思考,发人深省

这也是几部是枝导演作品给我的感觉

你会发现,通过他的镜头

一些生活中常常被忽略的细节被放大了

被看见

被感受到了

是我们自己本身感受能力下降了吗?

还是生活太过繁忙,让我们刻意忽略了呢?

还是我们对生活缺少了细致的关注?

我喜欢感受生活,也喜欢观察生活,喜欢体会生活

生活中有很多细节蕴含着深厚的感情

一些很小的事,反映着家人的关爱,朋友的在乎,同事间的关注也有陌生人间的小心谨慎

我爱坐在餐厅的角落看着其他人,也喜欢做地铁时观察对面的人

猜测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回忆自己曾经的经历

生活给我们的太多,以至于我们习以为常到忽略忘记

最新看了是枝导演的《奇迹》,我的观后感是:

不妨像孩子一样,无畏、勇敢的展开冒险,即使失败了,也能收获成长。回到起点,敞开窗户,又会是全新的一天

这也送给大家,希望你们重拾对生活的观察

细枝末节的生活

下一部我打算看《无人知晓》、《海街日记》都是不错的电影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细枝末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