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

类似五大湖工业区、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城、传统重工业区域,伴随制造业的衰退,导致经济下滑收入减少,人们纷纷逃离,婚姻,家庭稳定,教育程度,社会安全,主流价值观统统沉沦,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我们的东北可还有再度振兴的可能?

资源型省市,比如煤炭之于山西、石油之于大庆、有色金属之于云贵,当能源耗尽,将会面临何种境地?

在美国的中产阶级特别重视家庭晚餐,总是一起说说笑笑,进行沟通。在日复一日的家庭晚餐中,孩子们学到了待人以礼、诚实守信的处世之道。

关于阶层流动和社会的公平,美国人这样认为:确保每个人都有公平的机会来提升他们的经济地位或者社会阶层,而不是减少美国社会中的不平等。

的确,我们在讨论公平,而不是平等。

市场经济下大家各凭所能赚取财富和地位,自然分配不均。就连我们最近提共同富裕,也特别解释了不搞杀富济贫的这一套。

所谓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民不安。

也就是说身处不同阶层的孩子,是否还能获得大致相等的改变人生阶层的机会。


大学学历和高中学历的收入差距在过去30年中变得越来越大,说明知识的价值正在凸显。白手起家的文盲富豪是特殊时代的产物,而新晋的富豪无一例外都是高学历的知识精英。

高知高产的家庭,可以提供更多的财富做为孩子毕业后的过渡。那么他在找工作时就更加从容不迫,而不会为生活所迫急切的接受摆在面前的第一个工作机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在阶层日益固化的今天,我们的朋友圈大致也是相同阶层的人。

我们大概率会和自己认识的结婚,那么配偶大概率也是属于相同的圈层。富人和富人结合,穷人和穷人结合。婚姻意味着家族联姻,其意义是1+1大于2的,这种强强或者弱弱联合,势必会使阶层分化更加牢固。

大家只在自己所处的阶级内组间家庭,每个人的亲戚也都出身于同自己相同的阶级,这进一步减少了不同阶层的交流。长此以往,工人阶级的孩子就不会再有白领叔叔或者高知阿姨。

经济高速发展带来普适性的阶层绝对流动:大家都往前走。一旦经济停滞,绝对流动消失,唯一的上升途径便是相对流动。

当然,巨大的社会变革也会诱发相对流动的机会。比如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正是一个振聋发聩的呐喊!他们便是立志于改变阶层的斗士!

本地经济的繁荣往往惠及三种人:从事地产和建筑业的原住民,阔绰的外来投资者,为新富阶层服务的经纪人和顾问。

高知高产家庭对待子女,更多的关怀,更融洽的亲子关系,更严格的要求,更多的经济投入,更科学的教育方法。家庭和睦,孩子在爱的包围下成长,性格开朗阳光,积极向上。

而低知低产的家庭则完全相反。夫妻关系糟糕,教育方法粗暴,更少的经济投入,更少的陪伴和沟通。孩子表现阴郁内向,不够大方,对未来缺乏规划。

低知低产家庭有更高的离婚率,许多年纪轻轻未婚先育,没有能力抚养,对家庭和婚姻的态度不成熟,往往草草分手。孩子在单亲家庭环境下长大,又因为家境贫困,在教育投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学资源方面大概率跑输,未来很难逆袭。

在双方已经取得稳定的经济保障之后再结婚,才是婚姻成功的必由之路。

贫穷会导致家无宁日,而不稳定的家庭会加剧贫困。

父母榜样的作用,在高知高产家庭优势显得尤为突出。当孩子在学习时,父母是在看电视、刷抖音,还是安静的看书?言传不如身教。父母的身体力行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有些学生作弊,其实是过于在意自己在父母眼中的形象。

家应该是一个充满温暖的地方,是孩子们随时可以回来的避风港。当然,如果孩子做错了什么事,那么他必须接受惩罚。

对孩子长时间的不管不问比严格管理+家庭暴力更恶劣,更容易造就问题青少年。给予孩子适度的压力是必要的,因为压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应对能力。

父母越是贫困,低学历,越习惯棍棒教育,部分原因是父母自己也承受着生活施加的高压。

拥抱多于巴掌,更能造就优秀的孩子。

成绩优秀就能享受更多的教育投资,因为首先要解决努力的问题。如果课堂上都不好好学,学不会;就不要幻想通过课外班提高。内因才是最重要的,课外教育永远是锦上添花,而不会雪中送炭。


学龄前和大学期间是教育投资最多的两个阶段。显然,一个昂贵的学前班,是物有所值的。

高知高产的家庭有更多陪伴孩子的时间,他们不会错过任何一次家长会。相反低知低产家庭却总是以忙为由缺席对孩子的陪伴。

低知低产的年轻人往往早婚早育,其结果是年轻父母没有能力赡养孩子,就扔给祖父母,然后忙工作或者外出打工。

糟糕的是,祖父母往往也是贫穷的,没读过什么书。祖父母的作用仅仅是不至于让孩子流落街头,不过是用低知低产的老人替代了低知低产的年轻人,换汤不换药。

贫穷的父母即使再尽职尽责,而已无法弥补贫穷生活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而反过来,富裕家庭的孩子会从父母的知识和财富中明显受益。、

在美国,优秀高中的孩子们同样面临和国内一样的压力。

压力可以说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早上7点到校,接下来就是上课,期间有体育和体活课,直到下午5点。晚饭过后,还有4-6小时的家庭作业,如此一来,每天睡眠时间只剩下5-6小时。

美国的SAT相当于中国的高考,为了备战SAT,有些同学在课间五分钟还在疯狂刷题。在一个2500人的优秀高中里,SAT的平均分达到了1900多,而满分是2400分。甚至有15名同学考到了2400分的满分!而在普通高中里,SAT平均分不过是1200多。

优秀高中的课外社团能多达100多个,覆盖体育、艺术、社交各个层面。成绩优秀的孩子在课外活动方面表现同样优异!相比而言,普通高中的课外活动参与度反而更低。

优秀高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考入四年制大学,而普通高中的毕业生最大比例是考入本地的社区大学,要命的是几年之后毕业率也是奇低。

优秀高中考入常春藤名校的人数是普通高中的17倍,而且这些才子毕业后往往选择继续在名校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所以说,美国的学校也是在分层教育,是阶层流动停滞的关键推手。

孩子假期成绩的波动更多反映的是家庭教育水平和家庭环境的作用。

在美国,同样有学区房的概念。高知高产的父母同样会先锁定优秀的高中,然后在附近买房,举家搬迁。

因为房价的自然筛选,高知高产的社区就此形成。实际上名校和高尚社区是互为因果的。与其说是选择名校,倒不如说是选择了好的同学资源和好的学习环境。其实学校的师资和教育理念差别并没有那么大,反倒是同学资源占据首位。优秀同学扎堆的班级和学校,会形成一个互相竞争和促进的小环境,同辈压力在一个人15-18岁时达到最高点。这种近朱者赤的效应,好的榜样可以肌力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兴趣和志愿。

优秀的老师会向优秀的学校流动,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一名朝气蓬勃、胸怀教书育人理想的老师,如果身处一个十分糟糕、同学们无心学习的班级环境。在努力改变无望后,如果有名校抛出橄榄枝,相信必然会逃出生天!

长期参加户外活动的孩子,不仅成绩好,踏入社会后也能走得更远,其积极作用包括:更高的成绩、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更远大的目标、更低的犯罪率、更自尊自爱、更坚韧的心理素质、更理性的规避风险行为、更强的公民参与意识,所以能够取得更高的职业成就和工资收入。

与学业表现最相关的课外活动还是体育运动,也就是说四肢强健者,大脑也发达。

为什么课外活动作用如此深远:提升自信心、有效运用时间、积极的同辈竞争效应。当孩子们参与课外活动时,培养的首先是非认知性的能力和习惯,比如毅力、团队合作、领导力、人际交往能力。

在评估毕业10年后的经济收入时,软实力和课外活动的意义丝毫不亚于学习成绩。现在的雇主雨来越重视非认知纬度的性格,比如工作习惯和同他人合作无间的能力。

而且高知高产家庭的孩子在集体性课外活动中常常主动担任领导和协调者的角色。

高知高产的家庭可以投入更多时间、金钱,因为认知较高,自然有更科学的教育理念。更好的学校和更优秀的同学环境,这一切都在令幸运儿扩大他们的领先优势。

同样,高知高产的父母还会拥有广泛的“弱关系”,有别于至亲和至交这样的强关系,弱关系主要是同事、朋友,远亲,邻居或者朋友的朋友等等。

人以群分,所以高知高产父母的弱关系圈也是高知高产;高知高产父母都会拥有独特的优势或者资源在人际交往中用于交换,一个外科大夫可以利用在医院的便利条件,结识一些警察、法官、律师、企业主、政府官员、重点学校的教师等等,这些人也是同理。

在遇到孩子学习、成长方面的难题时,高知高产的父母更容易利用自己的弱关系成功引导孩子,呵护成长。相对而言,低知低产的家庭缺乏这种弱关系,他们的孩子在竞争中会处于不利地位。

而且书中所说的高知高产的父母并非是富二代或者纨绔子弟。他们的父辈可能也很普通,甚至有些糟糕,但是他们只是身处较有利于阶层流动的年代,加之他们自己的努力,成功晋升了一个阶层。当然,如果不努力,他们的孩子也会退回到原来的阶层。

所以,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个谚语的出发点是逆境中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坚毅品质。但在那个时代,毕竟科举还是一个公平的选拔机制,也没有那么多的课外班和名师供选择。大家无非是依靠天赋+努力获得改变命运、晋升阶层的机会,而那时的流动大门还是敞开的。

但时过境迁,如今这扇大门正在缓缓关闭。那些高知高产家庭的孩子更努力,条件更优越,父母给予的帮助更充分,从概率上来讲,低知低产家庭的孩子很难再逆袭成功了。正所谓寒门再难出学子。当然个例还是会有的,所以才会拿来大肆宣传。但正应了老子的一句话:六亲不合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社会宣扬什么,说明缺少什么。

这大概是本书的主要内容了,之所以对美国、日本的经济、社会环境感兴趣,主要原因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虽然我们的GDP超越了日本,马上要追上美国。但是我们的软实力还和美日有着明显的差距。美日的今天,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

认真的学习借鉴,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实现“预知”。美国教育和阶层流动遭遇的困境,即将或者已经在中国广泛上演。作为家长,读一读,了解事物发展规律,还是大有裨益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