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个人职业天花板

一位做物流大数据比较困惑自己的职场天花板,虽然我不太了解物流大数据他的整个职场路径,但是所有的认知底层逻辑是相同的。

关于天花板的高度可以从三个维度去思考:

所在的公司,他的上升通道有多长;

所在的行业,以目前的工作层级,有哪些可能性

行业外的环境,以自己的资源,能有哪些融合

比如说我待过的环保行业,如果作为环评工程师该如何突破职业天花板。

如果从一个公司的角度出发,常规两条路:

1.走专业线,毕业后做技术员写本子,5-8年考取环评工程师,3年后评高工,天花板顶天2万。

2.走市场线,做业务员,酒桌上混关系,拿业务。

但大部分技术人,会社交的凤毛麟角。

如果从行业角度出发,再往上走,努力进专家库,最后拿到一个特高,那也算是衣食无忧。但目前来看,进专家库再到特高,就像是百万大军过独木桥。天花板局限性与难度,会让人望而生畏。

如果从行业外的环境来看呢?

环保在大多数客户(生产型企业)的意识中仍处于政策导向,是一个行政手续办理,是被动式要求,但是从整个国家的发展逻辑来看,绿色环保是常态,并不是局限末在端治理和手续办理等,未来的环保,手续的完善只是合规合法的必要手续而已,更多的是通过循环经济,如何在源头进行优化提升,怎样获得国家政策支持,如何规避法律风险才是客户的强需求。在这样的天花板无限选择的基础上,作为原有的环评工程师基于他们的优势,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环评工程师要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原辅材料,设施设备,是否可以结合现有的先进技术给到一些源头优化的建议?是否可以结合国家的政策替企业申请一些扶持?环评工程师接触到了很多产业链条上的企业,上中下游,是否可以对他们进行匹配,帮助企业找到上下游,进行资源的整合和价值的变现?

维度的不同,所看到的空间是完全不一样的。天花板的上限只会因维度盲区而限制。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突破个人职业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