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焦虑?因为我撸得勤


最近的热播剧《小舍得》自开播以来,由于剧情和其中角色贴近现实生活,频频霸榜热搜。而剧中被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就是妈妈的不当家庭教育方式,导致孩子压力过大,出现幻觉。这部剧之所以热火,是因为引出了一个教育内卷的话题。

内卷的英文是involution,有个十分形象的直译:因我撸勤。

想要过得好,必须每天撸得勤,撸父母,撸配偶,撸自己,撸娃,要在方方面面拼尽全力,以使自己在社会上,获取少量竞争优势,挤占他人的生存空间,同时造成精神内耗和浪费。

因为我撸得勤,于是你也撸得勤,他也开始撸得勤,谁不撸谁落后,谁撸慢了谁落空。这种无突变式发展,也无渐进式的增长,只是在一个简单层次上自我重复的个人撸,因为恐慌和焦虑,变成了大众撸。

雪崩之前,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在贩卖焦虑,病态竞争的年代,普通人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就如网友一句自嘲:写作业写到转钟,辅导班填满休息日,不要怕孩子,你是996,007福报工作的接班人。

(996、007代表着一种工作制度,996的工作制度是每天上午九点上班,晚上九点上班,一周工作六天。而007则是每天零点上班零点下班,一周工作七天,这种制度意味着每一天都在公司里工作。)

就像歌词里唱的,“我们都在用力的活着,用微笑把眼泪包裹,独自的痛,谁又会懂得”。

事实上,年轻人已经在觉醒。他们认为,普普通通的活着,并不代表碌碌无为。

就如喝多了毒鸡汤,总会有人感到腻。

日本有一部中篇小说,叫《人间便利店》,故事的女主角是大学毕业生,但却执着的选择当了一名便利店店员,周边人对她这样的行为都充满非议,虽然她一度为了现实而辞掉便利店的工作,准备去正儿八经面试正式工作,但在面试前走进一家便利店后,本能地干起了便利店的工作,最后重新做起了便利店工作。

当年轻人意识到自己并非天才,人生命题就这么诞生了——一个资质平平的人,如何度过普普通通的一生。他们需要一门学问,来指导从“天才”到“普通人”身份的软着陆。

毕业于985一流大学的网友AI,在网上述说自己的经历:看到贵阳一中的那一刻真的感同身受,贵州的小孩才知道它的分量。初中阶段的校前三,进去了就是几百开外……那时就开始接受在优秀的人里做一个普通人了。这段经历对我很重要,以前会觉得优秀的人是没有烦恼的,后来发现他们也不是仙人,内心一样有起伏波澜。人生这么长,能普通的过,开心的笑,未尝不是一种幸运~

成功学告诉你怎么把自己塞进一个标签,变成一个工具,把别人踩在脚下,并没有告诉你如何面对失败、度过空虚,如何获得意义感,成为一个人。

我们是不是时刻都在想: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成了年轻人立志的唯一标准,却从没有想过如何先做好一个普通人。

残酷的现实是,大部分人即使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总是艰辛而苦涩?而别人看上去却如此幸福?

因为你看到的也许是,别人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积累而来的幸福。而我们,就是第一代,就要有第一代奋斗的样子。

如何做好一个普通人,承认自己的平凡与普通,避免陷入“佛系”的极端,才是大部分人应该考虑的问题。

接受自己的平凡,与自己和这个世界和解,并不意味着,就这样了,退缩妥协了。

普通人也要好好努力。就如无数革命先烈们,他们付出了自己的全部,也许姓名都不曾留下。

张艺谋的新片《悬崖之上》被热评,每个观看完这部影片的人都会有一种心痛。先烈们,真的会像故事中的角色一样,不顾一切甘愿牺牲,只为他们一心憧憬却无法看到的新中国。

这种揪心,是长眠于地下的他们,对现在年轻人的独白: “我们没能看到黎明,但我们点亮了光,总有一天,你们会生活在阳光下,抬头挺胸。”

他们已经告诉过我们,只是我们也许没有铭记。

鲁迅先生曾在1919年的《新青年》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过下面这么一段话。现在看到仍觉得给力。

“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焦虑?因为我撸得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