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协和礼拜堂】

1966年,漂泊了大半辈子的林语堂定居台湾,把生命中最后一个家安在了台北阳明山仰德大道二段141号。1969年1月9日,阳明山林家花园的客厅里,一对喜烛点燃了。这一天,是林语堂廖翠凤夫妇结婚50周年纪念日。林语堂送给廖翠凤一个勋章,上铸“金玉缘”三字,并刻有詹姆斯·惠特坎·李莱的名诗《老情人》。林语堂将其译成中文五言诗:“同心相牵挂,一缕情依依;岁月如梭逝,银丝鬓已稀;幽冥倘异路,仙府应凄凄;若欲开口笑,除非相见时。”林语堂74岁的“老情人”廖翠凤忍不住泪水涟涟。


  廖翠凤的家在鼓浪屿。与廖家原有天桥相连的漳州路48号立人斋,是林语堂少年时代曾经寒窗苦读的地方。这座“鹊桥”仿佛注定了两人日后57年的姻缘。


  林语堂与鼓浪屿结缘很早。1905年,10岁的林语堂坐了3天的船,从漳州平和坂仔来到了鼓浪屿,插班进入教会办的养元小学,后升入寻源中学,在鼓浪屿完成了他中小学的学业。1911年,林语堂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有趣的是,到了上海,他才与在圣玛丽女子学校学习美术的鼓浪屿姑娘陈锦端结缘。两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然而,陈锦端的父亲、富商陈天恩出于门第之见,不同意女儿嫁给这个牧师的儿子,林语堂和陈锦端只能无奈分手。


  作为补偿,陈天恩把隔壁钱庄老板廖悦发的二小姐廖翠凤撮合给林语堂。廖翠凤的哥哥是林语堂在圣约翰大学的同学,廖翠凤对林语堂大二时就连续三次上台领奖大出风头等事早有耳闻,心中暗生情愫。林语堂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与后来成为我妻子的那位小姐的哥哥相交甚善。我应邀到他们家去吃饭。在吃饭之时,我知道有一双眼睛在某处向我张望。后来我妻子告诉我,当时她是在数我吃几碗饭。另外我知道的,我路途中穿的那脏衬衣是拿到她家去洗的。”不过,廖翠凤的母亲对这门婚姻曾有异议:“和乐(林语堂的本名)是牧师的儿子,家里很穷。”廖翠凤说了一句日后被女儿林太乙誉为“历史性”的话:“穷有什么关系?”


  1919年的1月9日,鼓浪屿漳州路44号廖家别墅张灯结彩,廖二小姐要出嫁了,新娘房就设在廖家别墅前厅右侧的厢房里。这是一座U形的英式别墅,也是鼓浪屿最古老的别墅之一,建于19世纪50年代。古榕、香樟、白玉兰种满了整个院子。廖家老人回忆说,结婚那天,林语堂去廖家迎亲,廖家端出一碗龙眼茶,林语堂不但把茶喝了,还把象征“早生贵子”的龙眼也吃了。看着他这般不懂规矩的憨样,身边的亲友都笑了,接受西式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协和礼拜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