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心理学《超越自卑》(一)

第七章学校的影响

1、教育的变革

        阿德勒在这一部分指出教育的变革是基于社会的变化。工业技术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融合,“合作”一词变成了线,把整个社会连成共同体,紧密联系,不可分割。而融合又促进了分化,分化成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不同环节进行多种组合又呈现出多样化、丰富性。

       当我们撕开一颗棒棒糖,我们尝试想象它进到你口中之前的所有环节,那些环节需要多少人,多少体力、知识、技术、材料……糖的来源:甘蔗。甘蔗需要人工种植,种植过程中需要肥料,如果用天然肥料,肥料链条可以终止。如果需要化学肥料,那么就需要生产化学肥料的原料和人工。而化学肥料原料的人工、原料、技术、机械,需要从其他物质中提取,如此又是需要人工、原料、技术、机械……如此一环环反推,你嘴里轻而易举就尝到的糖果,经过了多少人的努力,可能让你惊讶不已。一颗棒棒糖竟然把那么多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让你自己独自一人从种甘蔗开始,到做出一颗棒棒糖,你需要会多少东西,等你都学会了,可能头发早就白了。

       社会融合让我们看到自己有非常多的局限性,也更加清楚“合作”的重要性,而合作是阿德勒一再强调的。这样的融合发展,使得教育范围在内容层面和空间层面都在不断扩大,旧式教育已经不合时宜了,家庭教育不能满足一个孩子成长和生存的需要。所以阿德勒在本篇开头就说:

学校是家庭的延伸。如果所有父母都有能力承担起教育自己孩子的职责,并且完全教会他们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那学校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父母的教育水平绝大多数没办法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要有一个完整的教育,仅靠家庭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新的社会要求使得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的社会性特征更加突出,社会共同体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们的心中。人在追求个人幸福的时候,也应思考自身能够对社会、对人类作出怎样的贡献。阿德勒在本篇的最后提到了现在教育的普遍理念:

教会儿童独立思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熟悉文学、艺术和科学,长大后能分享全人类文明,并为之作出贡献。我们不再只希望教会孩子养家糊口或在工厂找到一份工作。我们需要的是能为人类共同利益努力的人。

      “教会儿童独立思考”这是一个孩子自我教育的前提。如果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孩子没有自我教育的能力,走出学校的成长之路能到达何处呢?恐怖很难走得更远吧。除了基本生存之外,还需要设立一些更为远大的理想目标,通过自我与他人合作来实现,从而让人生过得更有意义。如此才能实现岸见一郎在《被讨厌的勇气》里提到的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共同体感觉。

你可能感兴趣的:(阿德勒心理学《超越自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