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侧倾控制模块开发及与carsim联合仿真对比

一、软件架构及Carsim联合仿真框架

转向侧倾控制模块开发及与carsim联合仿真对比_第1张图片

转向侧倾控制模块开发及与carsim联合仿真对比_第2张图片

以上两图是半主动悬架控制软件架构与联合仿真架构;

二、侧倾控制策略

俯仰控制模块开发及与carsim联合仿真对比-CSDN博客

侧倾控制的套路与上一讲俯仰控制的套路差不多,前期单一模块开发,可以尝试根据某个指标进行查表,得到目标电流。

首先测试对比下最小电流与最大电流工况下,侧倾性能与原车被动减振器侧倾性能对比,性能指标为侧倾率。测试工况为DLC高速变道。

转向侧倾控制模块开发及与carsim联合仿真对比_第3张图片

测试结果如下:

转向侧倾控制模块开发及与carsim联合仿真对比_第4张图片

同车速、同样转弯动作,侧倾性能依次为1600ma>Passive>0ma,这也很好理解,我们设定的cdc阻尼力,同等拉压速率下,电流越大,阻尼力越大,也即减振器越硬,相应的对车身支撑越好,对侧倾车体姿态变化抑制的效果也就越好。

那能否一有侧倾就直接最大电流直接拉满?那也不行。悬架调教并不止关注纸面数据好不好看,还关注驾乘体验。最大电流直接拉满会让车辆姿态变化很不柔顺,很不线性,很突兀,所以正常情况下很少这么做,一般会有个渐变的过程。

这里还是用查表方式,依据侧向加速度,查表得到目标电流。

转向侧倾控制模块开发及与carsim联合仿真对比_第5张图片

红框部分为死区。

三、转向侧倾工况仿真对比

仿真对比效果如下:

转向侧倾控制模块开发及与carsim联合仿真对比_第6张图片

初步开发的侧倾控制模块有取得预期的控制效果,侧倾率有降低。

你可能感兴趣的:(半主动悬架CDC控制,汽车,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