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放手成长,迫在眉睫
现在的孩子都掉进了蜜罐里,无论发生什么问题,都有人冲在自己的前面替自己遮风挡雨。就说曾经被称为“小皇帝”的这一代九零后,宠起孩子来也是毫不含糊。
家长们常常一边享受着孩子们对自己的依赖,一边又抱怨着孩子的缺乏主见。随着各种科学育儿观念的推广,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让孩子独立的重要性。
想要让孩子独立,首先要学会放手。但是,对于怎么放手,家长却不清楚。每个人都依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应对孩子,但总有那么一些突发事件让人手足无措。
孩子的作业忘带了,作为家长要不要再开车给他送过去?
孩子放学在家的时间,除了看电视玩手机之外,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可做。
孩子自己的东西总是找不到,找不到的时候就打电话发短信问家长。
……
这些问题都困扰着家长们,让家长们举步维艰。放开手让孩子们成长,这种需求已经迫在眉睫。
2.
五个陷阱
美国作家达琳·斯威特兰和罗恩·施托尔伯格合著了一本教育类的书籍《让孩子学会思考:家长能教的最重要的事》。这本书籍恰好能够满足当今父母的育儿需求。
作者在《让孩子学会思考》这本书中,提示家长,要想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家长首先要避开这五个陷阱。
1.解救陷阱
2.火速陷阱
3.压力陷阱
4.给予陷阱
5.负罪陷阱
3.
陷阱解析
01.解救陷阱
小时候,在孩子的心目中,爸爸妈妈就是神。直到有一天,他们长大了,却发现,这个世界和他们想象的不太一样。然而,那个时候,爸爸妈妈没有办法帮他们做事情了,只留下自己徒然的悲凉。想要再重新学习,又感觉一切都晚了。
有这种状况的孩子们,他们通常都有一对超人父母。超人父母常常容忍不了让孩子独自一人面对各种挑战,尤其是在学业和社交这两方面。
在学业上,超人父母往往比孩子们更紧张分数,对于他们来说,孩子的每一次考试分数都关系着他们的前途命运。关心孩子的学习是好事儿,但过分关注却会消弭孩子的学习热情,让孩子感觉学习是父母的事儿,考好了父母开心,跟自己的人生追求没有关系。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孩子的懈怠。
在社交上,超人父母会极力避免孩子在人际关系上遇到紧张情况。他们常常通过各种成人化的手段,来帮助孩子维护各方面的交际。这实际上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如果从来没有受过冷遇,没有体会到那种尴尬,就永远也学不会如何化解人际关系的危机。
避开“解救陷阱”,家长需要在孩子的一些事情上置身事外。观察他们如何自己解决问题,哪怕孩子的方法是不正确的,我们也应该给他机会,让他自己去发现。
02.火速陷阱
好事多磨,曾一直被人推崇。但近些年来,现行的观念下,人们不愿意推迟满足感,只要孩子一有需求,家长就火速行动,立刻满足。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关于“自律”的章节中,曾强调过推迟满足感的重要性。可见,自律自控和延迟满足非常关键。
尤其是孩子们,如果他们在家中的地位始终是第一位,他的需求总会被即时满足,那么,孩子把所收获的一切都看作为理所当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让孩子学会思考》一书中,作者这样强调:
让孩子学会心平气和(换句话说是耐心)地等待是培养延迟满足的关键。
作为家长,这种耐心等待的能力可以锻炼的。年龄越小,等待的时间可以相应缩短,但不能总是不经等待就立刻满足。如果孩子想吃蛋炒饭了,小一点的孩子可以跟他说,等一等,妈妈洗完毛巾就去给你做。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可以让他在等待的过程中再读读书。总之,要让孩子们体会到,作为家中的一员,爸爸妈妈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他需要适当等待,或者也可以尝试着参与到做家务的过程中。
适当的等待,不会让事情变糟糕。避开“火速陷阱”,孩子的在“等待”的过程中沉淀一会儿,收获的反而更多。
03.压力陷阱
父母过于重视孩子的各种成就,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长此以往,孩子沮丧,家长失望。
家长的初衷是好的,他们期待孩子优秀,想要孩子充分地开发自己的潜能,然而,这种好意却在向孩子传递着另一层信息,那就是:你还不够好,需要更努力才行。
父母应该知道,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并不是一件好事情。这些压力本就属于大人自己,而不属于孩子。孩子没有那么功利,他们什么事情做的好,更多的还是因为他们自己感兴趣。
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提供各种有益的机会,哪怕是犯错,让孩子更多地去体验并在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时,给以必要的鼓励,鼓励孩子一直坚持下去。
04.给予陷阱
现在的孩子要什么就有什么,根本不需要太努力,他想要的一切都能得到。这貌似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也能让人体会出家长对于孩子的重视。然而,过度地给予,会让孩子丧失感恩的心。
教给孩子自食其力的本领,让孩子学习做各种家务,这种给予更高瞻远瞩。孩子只有自己亲自去实践了,体验到劳动的不易了,才会更珍惜劳动成果。
如果一定要给孩子买什么昂贵的物品,其理由也不应该是“别的孩子都有,你也应该有”。这样的观念会导致从众、虚荣的心态。家长在给予的时候,也应该有舍有留,避开不分情况地一味付出这样的“给予陷阱”。
05.负罪陷阱
有些家长因为自己忙于工作,所以没有太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长此以往,他们就学会了用金钱或其他物质条件,来满足对孩子的爱。这种爱的根源是负罪心理。
孩子的抱怨,可以有更理性的解决方案。让孩子自己试着想想,到底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问题的,试一试。家长不能陪在身边,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跟孩子多一些精神的交流。
让孩子在自己的事情上,多一些决策权,比如周末和同学的聚会,吃什么,走什么路线,这都是很好的体验。
3.
突破限制,促进成长
《让孩子学会思考》这本书的作者达琳·斯威特兰和罗恩·施托尔伯格,他们都是美国著名的临床心理医生,尤其是达琳,她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研究已达二十年之久。《让孩子学会思考》主旨就是在提醒家长们,要突破各种限制,创造各种环境,提供各种机会,让孩子多去体验,干属于自己的事儿。
做孩子难,做家长也不易。持续学习非常关键。避开这5处陷阱,给孩子天空,让他们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