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

小时候对父亲的印象不太好,觉得爸爸爱唠叨,抠门,肚量小,没文化,爱让我干活,没有同学的父亲好。

爸爸是个木匠,小时候的记忆爸爸

一直在外地打工,偶尔回来还教育我们好好学习啊,自己吃了没文化的苦啊,等等,总之每次饭桌上,总是数落我们的学习,不好好读书以后就怎么怎么,赚钱不易啊,导致我当时唯一的信念就是快点长大,赶紧离开这个家。当时想法特别偏激,也不懂什么换位思考。唯一想到的就是快点长大,可以离开这个家。

儿时唯一觉得父母特别让那时候的我佩服的是爸妈好节省,但对我学习的事情一点不节省,虽然我经常骗他们买辅导书,买学习用品,但爸妈从不怀疑,每次只要要钱关于学习的,爸妈从不吝啬。其实经常被我偷偷的挪用别处了,当然肯定跟学习无关的地方了。

对父亲的害怕一直持续到大学毕业,心想终于解脱父亲的管控了,不用花父亲的钱了,爸爸再也不能管我了,然而每次爸爸在家饭桌上仍然唠叨,只是话题换了,从以前的好好学习主题换成好好工作,各种唠叨,还是离不开他的中心思想,赚钱不易,努力工作。当时心里唯一的想法就是赶紧找对象结婚,结婚应该不会再管我了,而且当时的想法是找对象一定不找爸爸那种类型的,一定要找一个不爱唠叨,包容心大的,文化高的,因为我小时候一直认为爸爸就是读书太少了,才那么爱唠叨,所以当时目标不是找有钱的,不是找长得帅的,唯一目标本科及以上,而且一定要全日制的,哈哈。所以当年选了现在的老公,虽然很多人不能理解,(老公比较矮),我当年其实也是因为他的学历和性格,学历湖大本硕连读硕士,性格内向型的,因为爸爸我不喜欢太能说的男生。结果验证了我的择偶标准是OK,老公确实适合过日子,今天流行的标语“经济适用男”。

对父亲的印象改变是妈妈病了以后,2015年,妈妈癌症了,还是肺癌晚期,当时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欠父母太多了,第一次意识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看到父亲每次找医生时的羞涩,我的爸爸原来真的是一只纸老虎,是中国13亿大众中最淳朴的农村人,面对陌生的人的胆怯,再想想他以前对我们的狐假虎威,其实是把他自己遇到的委屈,欺负、以及没文化受别人冷嘲热讽的憋屈全部转到他唯一能够教育的孩子身上。今天的我特别能理解爸爸以前的憋屈和委屈。当时妈妈病了,我们全家都特别伤心,爸爸特别明显,没有好的发泄渠道,就一直在医院的楼下抽烟,看着爸爸背影,我第一次特别心疼这个老头,是啊,这个老头靠着他木匠手艺供养了我和弟弟读书。因为没什么文化,他不知道受了多少别人的冷嘲热讽,但一直忍受着,为了我们读书学习。

和爸爸的关系有了突破改善是妈妈去世以后,我害怕了,我意识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我尽自己所有的努力对爸爸好,不当面顶撞爸爸,爸爸提出的要求百分百满足,(不合理的要求也不会当面顶撞)一周给爸爸不少于三次电话。每年带爸爸体检一次。全程陪同。吃的用的都买我认为对老人最好的东西,虽然有时间会被老公吐槽,不要认为贵的就是好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