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个人行为与理想

(这篇文章老师布置的一篇演讲稿,发出来是为了让大家看看,希望可以给我一些建议,虽然演讲稿很长,但希望大家可以耐心看完。)

在中学阶段,应该每个人都学过或者说至少听过这么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孟子》这篇文章的中心内涵在之一。

在这里,穷就是指“不得志”,达就是指“得志”,而这里的“得志”不熟贬义词,是指“实现志向和愿望”。

除了这句话以外,孟子也说了一句与其意思相近的一句话:“古之人,不得志,修身见于世;得志,泽加于民。”

这两句的共同内涵诸位都应该明白,通俗的说,就是:当你还不能够实现自己的志愿的时候,就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当你实现自己的志愿之后,要为社会大众谋福利,谋发展。

当然这只是很粗糙的说法,两千多年来关于这两句话的解释书籍,也是浩如烟海。

虽受个人水平限制,我无法继往圣之绝学。但还是希望能够与诸位“浅谈”其中的一二内涵。

下面希望各位姑且让我以“渡江”为比喻,来简单阐述一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道理。

那么,现在有一江滚滚东流,分割南北两岸。

其中这北岸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但这里的环境限制这我们的发展,在这里我们是无法实现我们的理想。而南岸这是一个很理想的地方,只有在那里,我们才可以实现我们的理想,所以我们现在要离开北岸往南岸去。

正所谓:学海无涯苦作舟。现在我们要渡江,也是需要舟的,而这舟就是我们自身。也只有我们用自身做舟,才能横渡大江。

那么要渡江之前的第一步,自然而然要先确定自己要去往何处。南岸有青砖白瓦,也有雕栏玉砌;但你的舟同一时刻只能去往一个地方,所以在渡江前,你要确定自己要去何处。这是讲要树立目标理想,当然“理想”的问题我会在后面提到,这里暂不讨论。

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渡江的过程中。

大江之中危险重重,困难无处不在。

一个人横渡大江仅仅依靠一艘船是不行的,还要有掌舵的技术才行。

《大学》提到:“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所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和修身这十个字就是我们渡江的关键。

首先说说格物致知,那什么是格物?格即推究,物即一切客观存在。

所以格物就是推究一切客观存在背后的道理。它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学习知识,更是要明白知识背后所蕴含的道理。就比如学习数学时,我们所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会运用书上的公式,更需要懂得如何证明这些公式。

格物是极其重要的。正所谓:“物有所不格,则知有所未明”。你不去探究它,挖掘它背后的规则,就难以真正掌握某个知识。

当然,我这里所讲的知识并不是单纯的指课本上的知识,其他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人与社会的关系等等都包括在内。

格物后知至。只要你琢磨透了它,它背后的道理自然而然的就会被你所领悟,掌握。

就如在这大江上,你只有明白如何根据水势、风势的变化,调整船舵,才能到达南岸。

所以做到格物致知,那么你就能掌握了渡江的技术

十九世纪的第一个亿万富翁,美国的石油大王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

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即使剥夺我的一切财产,再把我放到杳无人烟的沙漠中,只要有一个商队经过,我又会成为百万富翁。

这是为什么,因为他做到了格物致知。因此就算有人把他从南岸扔回北岸,他也可以运用自己高超的技术,迅速回到北岸。

当然横渡大江不能紧靠技术,还需要船。我们现在已经有船了,就是我们自身,但现在我们的船还不足坚固到足以支持我们横渡大江。

所以,现在需要我们加固这条船,也就是让自己更加坚固。

让自己更加坚固,它并不是说要勤于锻炼身体,虽然锻炼身体是很重要,但比它跟重要的是:诚意正心。

只有做到诚意正心,我们才有了能够安全渡江的船。

在如今,随着社会群众受知识教育程度的逐渐提高,道德教育也更加受到重视。但道德缺失现象从平时生活中的讹诈勒索、公共场合有人大吵大闹到网络上的个人信息盗取、远程篡改电脑程序等等,比比皆是。做出这些行为的人,不乏智商出众,学历惊人的人。但他们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行为,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到诚意正心,就比如很久以前的某个高校那位拿硫酸泼狗熊的高材生。

所谓:“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就是说:只有天下最为诚心的人,才能够完全发挥自己的本性。我们也常说,做事要诚心诚意。所以诚意就是诚心,即说做事说话要体现自己的内心,遵循自己的内心,不要明里一套、暗里一套。

当然,很多人都难以做到这一点,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擅长掩饰自己的内心的真实想法。

如果你暂时无法做到诚意,这并不是很糟糕的事,因为你还可以改正,让自己变得诚意。

但做不到正心的人,轻则让自己万劫不复,重则给整个社会带来灾难

为什么我这么说:现在我在谈谈正心的道理。正心就是使心端正,有些人意是诚了,但是心不正。就比如纳粹首领希特勒,他是一个狂热的日耳曼民族主义者,一心实现拿破仑式的日耳曼大陆体系,为此在全世界疯狂挑起战争,将整个世界都拖入深渊,只为实现他的心中理想。

然而正是因为他做不到正心,在横渡大江的过程中船毁人亡。

所以就算你做到了诚意也是不行的。因为,诚意可能被喜怒哀乐惧等情感支配役使,使你成为感情的奴隶而失去控制。

所以,在“诚其意”之后,还必须要“正其心”,也就是要以端正的心思来驾驭感情,进行调节,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

这里我希望各位注意的是,理性与感性,正心和诚意不是绝对对立,互不相容的。朱熹说:喜怒哀乐惧等都是人心所不可缺少的,但是,一旦我们不能自察,任其左右自己的行动,便会使心思失去端正。所以,正心不是要完全摒弃喜怒哀乐俱等情欲,不是绝对禁欲,而只是说要让理智来克制、驾驭情欲,使心思不被情欲所左右。

如果你做到了诚意正心,那你就到达了古人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那样的话,无论这大江之上,又如何诱人的风景,你也可以坚持本心,一往无前。

但同样,坚固的船有了,掌舵的技术有了,我们还需要一个东西,或者说是一种素养,拥有了它,我们就能够登临彼岸。它就是修身。

纵览两千年来的儒学发展,始终围绕三纲八目而展开。其中三纲不在我今天演讲的之内,所以我先和大家说一说什么是八目。

目就是条目,八目就是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条目。

有同学应该听出我读这八目时,将他们断成了四个部分。

然而,实际上八目包涵一个中心,两个方面,一“内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二“外治”: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一共七目,那么还有修身一目呢?它就是八目的中心。它与前面的内修衔接,就是独善其身;和后面的外治相连,就是“兼济天下”。

可以说,修身就是整个儒家思想的中心内涵。

我说这些,是大家先明白修身的重要性。

那么到底什么是修身呢?修身普遍的讲:就是修养身心,使人不会离经叛道。它的具体日常行为表现就是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

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就是“跟着好的学,好的做,并且广泛从书本中汲取知识”。这个道理很简单,我就不多说,我着重要讲的是约之以礼。

而约之以礼,就是用“礼”约束自己,礼包含的层面有许多,如:适度、尊法等等,当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敬”和“德”。

《礼记 曲礼》开篇就是“毋不敬”,即待人接物要恭敬有礼。尤其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心中要有“敬”字,做到敬已、敬人、敬业。

那我们再说说“德”,德就是道德,是“礼”的灵魂,社会的安定与和谐,要依靠道德来维系。

道德很宽泛,我无法一一阐述。但我任然要讲。

因为很多人并不是不遵守道德,而是不懂的什么叫“遵守道德”。

在《曲礼》中也讲了这么一句话:“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意思:道德仁义,没有礼制的约束就得不到发扬。简单说就是你一味的讲道德,不讲礼,是行不通的。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一个子贡赎人的故事:

鲁国曾有这么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遇见不幸沦落为奴隶的同胞,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那么就可以从国家获得补偿和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即端木赐,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拒绝了国家的补偿。孔子批评他说:“赐啊,你错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子贡用自己的钱做了一件好事,本应该被树为道德典范,夫子却反而批评了他?

这是因为这个子贡一味的讲道德,但是他不讲礼。他错就错在于把原本人人都能达到的道德标准拔高到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样使很多人对赎人望而却步。

古人常说礼法、礼法,因为礼和法是相辅相成的。“守法”就是礼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法律就应该符合最广大的群众的利益(最起码在当时社会,表面上是这样),鲁国法律上说赎人回来,国家补贴你钱,还给奖励。那子贡却不要补贴,也不要奖励,自己贴钱给国家赎人。他自认为是道德高尚了,但是他这就是违法了,违背了礼,违背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样就会导致他人在赎人前会考虑自己的得失,赎人是否对自己有利。所以说孔夫子见微知著,洞察人心,不但没有表扬子贡的行为,还去批评了他。

所以比不守道德更加可恶的事就是拔高道德标准,或者把个人的私德当作公德,两种做法只会得到一个结果,这就是让道德尴尬,让普通民众闻道德而色变进而远道德而去!

所以真正的遵守道德,就是应该遵守礼法,认真贯彻和维护既有的,约定俗成的道德,让遵守道德成为一件一个人人都能够做到的无损于己的而又有利于人的事,而不是做一些自认为很有道德,却让他人难以达成的事。

综合的讲:修身在一方面就是指前面所讲内修这一方面的集合,以及尊礼守法,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正如国父孙中山先生曾说:“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船行大江之上,也是如此,大江滚滚东流,浩浩汤汤,其中暗潮翻涌,礁石遍布。

如果不顺应大江的水势、风势,非要逆流而上,逆风而行,强行往礁石上去碰撞,那无论你的船多么坚固,技术多么高超,那也得落个船毁人亡的下场。

做好择善而从、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只能说你做到了修身中独善其身的一方面,虽然这能够是你登上南岸,但对于你登上南岸后,实现自己的理想是远远不够

前面说过,修身前连内修是善其身,后连外治,是济天下。所以修身另一方面济天下的内容就在于“见于世”之中。

很多人认为济天下要等到自己实现财务自由了才可以,其实不然。

修身见于世就是说:修身养性、端正自己要让他人看见。

为什么让他人看见?那是因为要做好榜样,引导他人同样做好“善其身”,如果你做到了,那么你也算是济天下了,也说明你真正做到了修身。

人是社会中的人,在社会中每个人都会有个朋友圈。网络上有句话很有名,叫:你朋友圈的平均水平,就是你的水平。

如果你认为自己朋友圈的平均水平比较低,但你既不想离开他们,又想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那就做好修身,引导他们提高自己的水平,那样你们所有人的水平都会在不断的提高。

后面外治的内容,我就不再一一说明。

因为这些对于我们来说还有些距离,但我相信,只要做好内修和修身,那么外治对我们来说也不会是什么难事。

但最后的外治,也涉及到理想的内容,所以我还是决定稍微说说。

就拿平天下来说,这是中华民族两千年来,无数受到儒学影响的求学者的共同最高理想。

但有些人会误解济天下的内容,总认为修身之后,先齐家、再治国、最后去平天下。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就比如我们中学时学到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人杜甫在最后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的悲叹。 

他就在当时那种连个人的立锥之地都难寻的情况下,心中却有这种超越个人得失的理想。

所以说理想实际上是复杂的东西,有些人不是不想想树立一个理想,而是说不知道该树立何种理想。

但树立理想是极其重要的,我之前说了,渡江之前,我们必须要树立一个理想,如果匆匆下水,尽管你将我之前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和修身做到了完美,也会迷失在大江之中,无法到达彼岸,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去往何处。

莉斯·默里:一个诞生于平民窟的女性,成长于纽约最烂的街道,却毕业于常春藤联盟学校。年少时,她目睹着父母整天注射可卡因,自己也因为身上异味和衣衫褴褛而被人欺凌,最后辍学。直到有一天母亲的去世,触动了她,于是她决定改变命运,重返高中。终日勤勉,两年时间她读完别人四年的课程,并获得“《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哈佛大学。

以自己为原型创作的《风雨哈佛路》,一经出版更是畅销全球,影响了许许多多的人。

CNN的创办者特德·特纳曾说:他年轻的时候,从父亲身上学到了一个准则:为自己设定自己有生之年无法实现的目标。于是他决定建立全世界最大的广播电视网。

虽然迄今为止,他并没有建立全世界最大的广播电视网,但是CNN也成为了如今全美最大的广播电视网。

迈克尔杰克逊:1979年,21岁的他曾留下这样的豪言:“我应该成为一个全新的,了不起的,演员,歌手,舞者,我要改变世界”。

但他不仅仅是个歌手、演员、舞者,他更是一名慈善家、音乐家、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慈善机构创办人。

两次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两次入选摇滚名人堂。

当然他的荣耀还有很多,虽然很遗憾,他很早去世了。但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他改变了世界。

他们在渡江之前都确定了自己的理想。都有了目标,并且从未改变过。有他们之中人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有人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也有人超越了自己的梦想。

他们有的人起初的理想很小,仅仅关乎自己,但最后实现的却是很大,影响了整个世界。

所以说你可以树立无论何种理想,无论它是大是小,可以是谈一场恋爱,也可以是去KPL打一场比赛,也可以像邵先生和田先生那样做慈善。只要它符合礼法,符合修身的内涵,那他就是你值得追求的,因为没有人会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永远要记住一句话:你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有可能改变世界;从你坚定的追求自己的理想的那一刻起,历史正在发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个人行为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