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

一、什么是真正的接纳?衡量是否接纳有一个标准,就是情绪的波动。看到孩子的行为,是真的接纳?还是忍?忍无可忍?强压?还是欢喜?好的情绪波动不考虑,主要看接纳行为背后带给我们什么负面感受。是心不甘情不愿?隐忍?夹起尾巴做人?当我们在接纳的过程中有了这样的负面情绪,我们不是接纳,是忍无可忍,是忍受,是忍耐,是被迫接受。二、不能接纳时情绪的处理怎么办?有了负面情绪,不处理一积压,心里憋的跟气球一样,一天大似一天,有一天就会爆炸。有情绪的时候,一定是我们曾经受过伤的时候,在接纳孩子的同时,不管是隐忍,是被迫还是无可奈何,我们要把情绪做个处理,有情绪的地方是有伤害的时候,越戳伤口越大,伤口会溃烂,孩子好了,我们溃烂了。当我们有情绪不是真正的接纳的时候,孩子也能看出来,孩子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我们。不是真正接纳的时候,我们和孩子是互相伤害。是不是真接纳,孩子一眼就能看出。当不能真正接纳孩子,选择隐忍的时候,我们有情绪,情绪不能积压,情绪代表曾经受到的伤害,有两个途径进行处理。一是找身边的闺蜜、好友、家人唠叨唠叨,说一说,把内心的情绪疏通出去;二是寻找专业咨询师来进行自我疗愈、自我成长;受到的伤害疗愈了,才会有真正的接纳。不然憋太久,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三、角色不同接纳的程度是不一样的1.不能混淆家长和咨询师的角色。作为家长是有底线的、有要求的,家庭的底线在哪里你自己清楚。比如孩子不准骂人动粗,如果有这样一个底线,明确亮出自己的底线,不是对孩子一切的行为都必须接纳忍受。作为家长的角色,我们学习心理学,如果把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要求用在和孩子的互动上,是行不通。接纳是咨询师对来访者行为的接纳,接纳不是认同,只是理解,接纳是对职业的要求。把角色弄混了,那不行。家长的角色,即使学习了心理学,也只是学习心理学的家长,如果角色没有定位好,角色混乱,就会边界不清,边界不清,就会麻烦不断。你是家长却用心理咨询师的要求要求自己,我不能发火,即使打我骂我,我也接受,行不通的。作为咨询师可以理解,在家里可不行。如果底线是打我也行,骂我也行,如果底线是这样,当然可以。家长要谨守着你的底线,当孩子超出底线,可以拒绝他的行为,可以打他、骂他、教育他。作为家长,家中的底线是啥,超出底线应该怎么做,不能用心理咨询师的标准要求自己,行不通,是大错特错的。2.不能混淆咨询师和普通人的角色。从心理咨询师角度看看,很多人会说:你是心理咨询师,你还能发火?你还能骂人?为啥不能发火?为啥不能骂人?学习心理学不能让其成为我们的枷锁。只是在我们工作的当下,我们是心理咨询师,在生活中我们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们就有情绪,我们就能骂人,就能发火,为啥不能,我们不是神仙。学习心理学,不要成为别人限制我们、攻击我们的武器。如果别人攻击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自责:我是咨询师,我怎么能发火?然后自责、伤心、难过。就像别人照着我们的心脏砍了一刀,我们接过刀,又自己戳自己几刀,那就大错特错了。防止他人伤害自己,防止自己伤害自己。3.接纳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接纳自己的无能。我学了好几年心理学,帮人这也没做好,那也没做好,谁怎么做那么好。轮到我怎么就这个样子?跟别人比较的时候,自己伤害自己,自我攻击,这样的伤口是很大的,有时候徘徊再徘徊,不能原谅自己。每个人学习心理咨询的时间长短不一,或者你看到他和你是同学,在学习焦点之前,已经学了很多其他流派的知识,只是刚来涉猎焦点流派,和他们相比,不就是自我伤害吗?不能接纳自己,不能接纳自己学了心理咨询,还做不好咨询,不能接纳这次咨询没有什么效果,这也是一个误区。我们学习心理学不是说一次就能解决问题,即使我们学习了很多年,即使是心理学的大咖,我们不可能解决所有人的所有问题,我们只能解决一部分人的一部分问题,在某个领域可能很擅长。不是什么领域都能做好。这是全能自恋,我们不是观音菩萨,能普度终生。心理咨询不是全能的,学习心理咨询,能解决一些问题,在某些方面、某个时间、某个点可以发挥一些作用。心理咨询能起作用,关键在于来访者,来访者愿意不愿意真正的改变,不然有再好的技术也不行。接纳自己的无能,即使学了二十年,仍有自己不会解决的问题。4.接纳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心理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焦点学起来很简单,一听就会,一用就不会用。不仅仅是焦点的理论好学,其他的也好学,知识与技能学习起来相对是容易的,但是从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时间,不但需要时间,还需要反复练习,练习的过程会有各种波折,从理论到技能或能力需要过程,这个过程有的需要三年,有的需要十年,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是大咖老师也是经过无数次失败的老师,跌很多的跟头,跌倒,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反复锤炼。我们学习几年不能很好解决解决来访者的问题,是正常的,接纳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卢老师对接纳深层次的解读,让我们对接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觉知,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更好的安顿自己、接纳自己,处理好自己与家人、自己与他人、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作者:誩儿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4baf3802d034

來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