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8日,温儒敏先生在第十届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上发表讲话,就语文统编教材的使用和语文老师业务提升问题与参会人员进行了交流。
他发表的讲话主要内容是:
减轻使用统编教材带来的压力
如何理解“学习任务群”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重在“目标管理”
语文老师要“读书养性”
老师读书的三个“圈层”
他就语文老师要多读书和老师读书的三个圈层做出了主要的说明:
1、语文老师要当“读书种子”,这是一种理想,一种责任,同时又是我们面临的很实际、很紧迫的职业要求。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三新”,也就是“新高考”“新课程”和“新教材”,必然会给老师提出更高的业务要求,在未来几年,老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会成为硬指标,读书少的问题会显得很突出。
2、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读书为要”,大量增加读书的份量。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读书为要”,大量增加读书的份量。问题是,老师是否能跟上这个“量”,能跟上这个“节奏”?
初中阶段光是“名著导读”指定必读的十二种,推荐自主选择阅读的二十四种。我们初中语文老师读过的有多少?恐怕不会乐观,有些老师连其中一半也未见得读过。
高中语文新教材改动很大,对读书的要求非常高。特别到了高二,实施“专题研习”型的教学,一个专题,三五篇课文,要学生顺藤摸瓜,找出很多相关的资料来读,涉及多方面相关知识,老师就必须具备比学生宽广得多的知识面,要读很多书,才能应对一个“研习”单元。新教材要求学生多读书,老师一定得自己先多读。靠以前那点的“库存”,看来是不行了。这是“倒逼”我们去读书。
3、老师读书的是三个层次。每位老师的书单不可能都一样,但建议都能包括三个基本的部分,是套在一起的三个“圈”。最外围的那个“圈”,是通识的部分;往里边的第二个“圈”,第二部分,是与自己从事专业或者职业相关的书目;再往里边的第三个“圈”,是核心部分。这一部分的书目主要围绕自己的专业,或者自己特别感兴趣,希望有所研究的那些专业的书。
大部分老师都上过大学,如果大学四年,真正完整阅读的书很少,大都是为了考试潦潦草草应对式的阅读,那么现在当老师了,就应当把大学期间应当读而没有好好读的那些基本的书重新读一遍。我看这比很多培训管用。
很多老师可能会这样说,也想读书,可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呀。但是时间就像海绵,挤一挤还是有的。据说现在国人每天用手机看微信等平均要花费两个多小时。我看其中大都是被无用的信息占去了,能不能少看手机呀?少看手机就有时间读书了。只要有这份心,总能挤出时间给自己充电加油。
语文老师的水平提升,说到底,还是要多读书,争取成为“读书种子”。
对于老师来说。最好的备课是读书。读书其实是一种心境,它需要排除一切琐屑的、杂乱的干扰,让自己的内心静如止水,让自己的灵魂莹洁如冰。这时,你仿佛张开了一只宽容的、接纳的袋子,对那些高贵的思想与情感说:来吧,我已经准备好了。
作为教育者,首先要做的是成为一个“读书人”——读书,真正地读书,把心沉浸其中,通过接纳那些高贵的思想与情感,使自己也变得高贵起来,温润起来,在他人开垦的人文土壤上撒播并收获自我的人文品格。这样去从事教育,何愁做不好?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备课,最生动的教材,最崇高的职业素养,最美丽的人生习惯,最发自内心的精神需要,更是教育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教师本是一个很执着的读书群体。然而在应试教育和功利教育的戕害下,很多教师变得眼中只有分数、只有成绩,而对于生命中的阅读却逐渐淡化了。
不少教师已完全远离阅读,这太危险了。
当下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不读书,最应该读书的教师群体却成了远离阅读的一个群体,而其中最该读书的年轻教师,更成了一个疏于读书、荒于读书或者根本不读书的群体。
在学校里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缺乏智慧的教师,在辛勤甚至忘命地工作着,这样的教师会辛辛苦苦地把本来聪明的学生教得不会学习。
一个老师上课时,是带着他全部的阅读史来授课的。
现在的很多老师要么不读书,要么只读教材和教参,不说阅读史,就连基本的阅读都没有,他们所上的课也就只能依葫芦画瓢,照本宣科,简单地灌输生硬的知识,肯定谈不上方法、技巧与课堂智慧,当然更达不到活泼生动、深入浅出、出神入化的境界!
一个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爱好者;一个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对书有着独特情感的读书人。
有的教师即使读书,要么“盲读”,未从自身需求出发,而是漫无边际、茫无目标地人读亦读,盲目追潮;
要么“躁读”,读书心态浮躁,带着功利,为读而读,不能心存宁静,持之以恒;
要么“浅读”,读书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蜻蜓点水,雨过地皮湿,而不求细读精读。
许多教师不读书,他们常常认为自己工作太忙,根本没有时间读书。果真没有时间吗?
是否有时间,完全取决于你是否把这件事情视为生命中重要的事情。
如果教师认为读书重要,一定可以安排时间;
如果教师认为不重要,一定会找出很多借口,很多理由。
如果把读书作为生命中重要的事情来对待,我们会抽不出时间吗?
人与人的差距在于业余时间和碎片化时间的利用。
在课余时间,节假日,闲暇时候,旅途时光,等飞机、等火车的片刻,在晚上睡觉前,在早晨起来以后,甚至在喝茶的间隙,挤那么一点点时间读一点书,这些都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做到的事情,关键还是在于我们是否真正认识到阅读的价值和意义。
还有一些教师不读书,原因是他们觉得书读了记不住。
但是,记不住难道就白读了吗?
读书就像吃饭,你不可能清清楚楚记得每顿饭吃了什么,但每一顿饭的营养都已经化作你的血肉渗入到你的身体中去了;
同样,你读的每本书也许也记不住,但你并没有白读,因为每一本书的内容都已经化作你的精神营养融入到你的灵魂中了!
对于真正读书的人,读书是不需要理由的,而对于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原因是很多的,其实,这些的确都是不能称之为原因的原因。
读书,能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能使教师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
教师作为“读书人”和“教书人”,始于读,发于思,成于行。
一个人会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教师会读书就可以改变一所学校的命运,千千万万个会读书的老师就会改变无数个孩子的命运,进而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
欢迎家长入群交流,共同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