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西游记》不只是取经那样简单,其实更是唐僧师徒的一场修行(上)

  《西游记》这部长篇神话小说,从主线上看,描写的好似是唐僧师徒的一场取经过程,目的是为了大唐盛世的安宁与幸福,在佛祖、观音菩萨的安排下,来了一次西天取经“真人秀”。通过取经,参与取经的团队成员皆大欢喜,镀了金,升了职,成了佛或罗汉。

  在这其中,最典型的如小白龙,通过关系进入取经团队中后,出点苦力,最后修得了正果,估计老龙王得知这个消息,儿子直接进入“天庭公司总部”,脸上自然也是笑开了花。

  但进一步观察唐僧师徒在取经过程中的前后表现,我们能够从中发现,这场取经行动,绝非是得到几部经书那样简单,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的考验和磨炼,唐僧师徒的七情六欲,在其中得到了全面体现,甚至如孙悟空和唐僧,还出现了前后反差巨大的变化。

  首先来看孙悟空。孙悟空刚出场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模样呢?在原著中,最初的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一言不合,敢自封“齐天大圣”,面对天兵天将的围剿,以大闹天宫的方式,一战成名,迫使玉帝同意孙悟空的地位。

  即使后来孙悟空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历经五百年的风霜苦雨,但跟随唐僧取经之初,孙悟空还是一个敢作敢当、敢爱敢恨的“真猴子”,无论是三打白骨精,还是五庄观偷吃人参果,这一阶段的孙悟空,敢于率性而为,不怕得罪唐僧。

  这样做的结果,也导致师徒之间爆发了好几次矛盾冲突,关系很不和谐,唐僧没别的本事,动不动就念念紧箍咒,戏弄一下这个不安分的徒弟,气跑了孙悟空,最后再经他人的劝和,师徒重新握手言和。

  不过这一切在“真假美猴王”之后,孙悟空的性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显著的一个表现,就是不再刻意顶撞唐僧,师徒之间呈现出一片和谐的氛围。

  为什么真假美猴王前后的孙悟空有这么大的变化?有人分析,说佛祖打死的猴子,其实就是真的孙悟空,然后由假的孙悟空取而代之,完成了取经大业。我们这里不谈阴谋论,就事论事,孙悟空性情变化的原因,在于他变得从中汲取了教训,从假美猴王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昔日的影子,由此变得圆滑世故起来,和过去的自己彻底的告别,不再莽莽撞撞。

  再说唐僧。唐僧作为大德高僧的象征,对女子很少动心。不过他遇到女儿国国王之后,小心思也动了起来。

  原著中有这样一段非常形象的描写:“女王看到那心欢意美之处,不觉淫情汲汲,爱欲恣恣,展放樱桃小口,呼道:“大唐御弟,还不来占凤乘鸾也?”三藏闻言,耳红面赤,羞答答不敢抬头。”

  这段文字很有意思,唐僧一路上遇到了不少女妖怪,要么是大惊失色,神色恼怒;要么是四处躲避,不敢和对方有肢体上的接触。但在貌美如花的女儿国国王面前,唐僧竟然也有了“小女子”的神态,面红耳赤,羞答答起来。都说肢体动作是内心的最真实写照,唐僧如此“娇羞”,自然是对女儿国国王真的动心了。

 而且在告别女儿国国王时,书中写道:“长老慢下龙车,对女王拱手道:陛下请回,让贫僧取经去也。”以往的唐僧,都是双手合十的动作,这次却拱手为礼,显然在内心深处,唐僧已经对女儿国国王动情了,因此把自己和尚的身份放在了一边。作为俗人所具有的七情六欲,在女儿国国王面前,唐僧也不加掩饰自己了。

  因此说,《西游记》中的取经,对人性也是一种磨炼,该成熟的成熟,该世故的世故,都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成长。

世纪恒通在线总结:《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青少版)现已成为小学生统编教材指定必读名著。

你可能感兴趣的:(【名著导读】《西游记》不只是取经那样简单,其实更是唐僧师徒的一场修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