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把自己当“人”看,少发“慈悲心”,多赚“自在钱”

当生活的潮水席卷而来时,每个人都难以躲避,只能硬着头皮冲上去,硬抗,死扛。没有哪一天的生活是容易的,也没有哪一刻的日子是轻松的,所以,如何对待“自己”,将成了每个人都要思考的事儿。

年轻时,我们都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超人”。总想上天入地,扭转乾坤,顺带改造这个世界。殊不知,当深入社会后才发现,那个要改变的人,是自己。

慢慢地,当年岁渐长之后,其实人也就“沉稳”了许多。可是,就是在这个“安稳”的阶段,人永远难以改变的就是那颗盲目待人的“慈悲心”,也就造成越“安稳”而越“不安稳”的局面。

这个局面,便是我们常说的生活不顺心。但是,没有人想过不顺心的缘由,只是盲目去面对,盲目去对待每个人,使自己的本就不多的精力消耗殆尽。最后,只剩下孤零零的自己。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做人,不是说非要做一个普度众生的圣人,而是要做一个能把自己当“人”看的人,这种人,叫“实在”。”

人到中年,凡事莫要“强出头”,凡事莫要“高要求”,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去看,活成一个平常而喜乐的凡人。

人到中年,把自己当“人”去看

蔡康永说过:“情商高,才能痛快地做自己。高情商就是把自己当人看,把别人也当人看。”

在这个繁杂的社会中,人就像是沧海之一粟,很渺小,有时候也很“无能为力”。就是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唯有把自己当“人”看,才能活得自在。

什么是把自己当“人”看呢?就是凡事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做事,遇到该拒绝的就拒绝,遇到无能为力的就别逞强,自己本分是什么,就做什么,别越界,也别擅权。

俗话说得好:“有多大的头,就戴多大的帽子。”

在社交圈子里,当我们碰到一些向自己求助的人时,很多人都会盲目去答应别人的任何要求,以至于前得罪人,后得罪自己,活得“里外不是人”的样子。

在工作中,总有些不怀好意的同事给你一顶“高帽”,顺便说几句好话奉承你。这种“糖衣炮弹”,不过是让你当“出头鸟”罢了。很多人就是喜欢死要面子活受罪,怕没了面子,怕下不了台面,所以常常做了“替死鬼”。

很多人,并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去看,因为他们不想做“普通人”,而想做“超人”。可这世界,哪有什么“超人”,大多不过是芸芸众生而已。

人活得不自在,便是把头抬得太高了,而不懂得“平视”。要知道,自己能看多远就看多远,自己能干多少就干多少,别要求太高,也别“束缚”了自己。

人到中年,少发“慈悲心”

关于“慈悲”,其实它就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慈悲”,那便让这把剑处于平衡的位置,不会伤害任何人。可如果盲目“慈悲”,则会走极端,也就会被“剑”所划伤。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老师傅和徒弟在小道上行走,突然遇到一个神情慌张的乞丐走了过来,他喃喃自语,说着自己不容易的前半生。

小徒弟看到这个可怜的乞丐后,便伸手到了口袋里,准备拿钱去“资助”这个乞丐。但是,师傅看到后便一手把徒弟的手拉了出来,示意他不要“给钱”。

看到这个场面,乞丐凶神恶煞地用手指着他们骂了几句就离开了,随后便到了另一个路人面前故技重施。

小徒弟很不解,便问师傅:“师傅,您平日不是教我要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吗?为什么今天不让我去帮他。”

师傅笑了笑,说道:“帮人,并非盲目去帮。如果让你帮一条冻僵的蛇,帮一匹即将饿死的狼,你会去做吗?肯定不会。所以,一个人有份善心是好事,可善心过于泛滥,就会害了自己。”

在生活中,大多人摆着一副“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姿态去求取我们的帮助。倘若我们只有100元,别人正好需要100元,难道就因为这份所谓的“情谊”而苦了自己吗?

做人做事,并非要事事为“外人”着想,而是要多为自己着想。也许有人会说自私,可是,那个求你“倾囊相助”的人,他们不是自私吗?人的“慈悲”,关键是救人,而不是白白奉献给别人。

人到中年,多赚“自在钱”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总是跟你强调“钱不是万能”的人,要不就是未曾经历世事沧桑的人,要不就是见不得你好的人。少与这两种人打交道,而是要多赚钱,好好疼自己。”

人到中年最大的底气是什么?不是萍水相逢的朋友,不是毫无用处的面子,也不是心底里的那份真情,而是能给你带来安全感的金钱。

有钱,自然会有一堆人围在你的身边,甚至那些多年未见的人也会闻“钱”而来,就不会愁没朋友,只会愁“闲人”太多,知己太少。

没钱,别说朋友走的走,离的离,就连自己的家人也未必看得起自己,甚至连饭都吃不饱。这样的生活,算是幸福的生活吗?

所以,人活一辈子,最不能少的就是钱。一段婚姻,最怕的就是“贫贱夫妻百事哀”;与人交往,最怕的就是“贫穷说话牙无力”;人在囧途,最怕的就是“ 落难何曾见几人”。

人到中年,把自己当“人”看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就是要有钱。只要有钱,那么年轻时向往的“诗与远方”就在明日,可没钱,你连去“远方”的车费都给不起。

人生路漫漫,朋友会离也会散,日子会易也会难。关键不是看自己能获得多少,而是看自己能拥有多少。即便很多人与事都离我们而去,可有一样要留下,那就是“钱”。

文/舒山有鹿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到中年,把自己当“人”看,少发“慈悲心”,多赚“自在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