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sha | 骨架式输出,是高效输出的基础

在最开始建立输入-内化-输出的意识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输出什么,在这里我将输出的形式分为三种:摘抄式输出,骨架式输出,写作式输出。这三种输出方式难点是递增的。

摘抄式输出

大多数人使用的是这种输出方式,就是看到一些有共鸣有触动的知识,直接在电子书上划线或者是摘抄到自己的笔记本上,这种类型的笔记操作起来比较容易,照抄的知识点之间,也没有非常强的联系,也不需要经过大脑过多思考。

骨架式输出

挖掘作者没有表达出来的写作逻辑和结构,把他们找出来形成逻辑结构可视化的笔记,这种类型的笔记需要反复研读内容,精炼关键字词,归类分组,经过大脑思考,做结构化连接,内容来源于作者,但是挖掘的是更深层次的内容,难度比较大。呈现的形式一般就是逻辑结构图。

写作式输出

基于对书籍内容的了解,结合值得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学习的其他知识,进行融合创造,呈现多个观点或者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过程。呈现形式可以是写作,或者演讲,或者视频等等,这类输出有半原创性或者纯原创,内容来源于多个方面,比如自身实践、身边案例、他方观点,难度最大,但是这类输出也最有意义。通常想要写作式输出,但是写不出来的原因有两个:

一方面大脑没有养成联想知识,调用素材困难的习惯,另一方面大脑的素材不够多。而因为大脑联想能力弱,调用素材困难而无法输出的问题,可以通过多做骨架式输出搞定,原因有二:做骨架式输出的时候,本身就在刻意联系大脑不断的寻找内容之间的联系,来训练大脑的联想能力。通过大量的挖掘作者的写作骨架后,可以借用作者的骨架,以此为骨架来做自己文章的发散思考,帮助自己激发联想调用素材,开始写作。

今日日签

要过的一生.png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小sha | 骨架式输出,是高效输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