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性:素养的精髓

1.核心素养的精髓在于真实性

即能将学校所学迁移到现实世界中去,这就要求从教专家结论转向教专家思维,变“宽而浅”的学习为“少而深”的学习。

行成专家思维的标志就是理解了大概念。

2.惰性知识

学生只在某个学科和单元内才显示学会了这些知识,一旦出了这些学科和单元,这些知识就难以被激活,怀特海(2016)称这样的知识为“惰性知识”。

惰性知识的缺陷表现在:

首先,惰性知识很难在单元和单元之间迁移;

其次,惰性知识很难在学科与学科之间迁移;

最后,惰性知识很难在学校教育和现实世界之间迁移。

3.素养指向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惰性知识最大的问题是只要换个新的情境,学生就无法调用,所以不能说一个堆积了大量惰性知识的人具有素养。

事实上,素养就是指能在真实性情境中解决问题,使知识不再惰性。而与素养相关的活动主要指解决问题的活动。

钟启泉提出,核心素养的核心就是真实性。“核心素养区别于应试学力的最大特质在于真实性。真实性是核心素养的精髓”。

真实性指的是“超越学校价值”的知识成果,也就是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当目标指向于提升学生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素养时,师生便进入了实践的境脉。

4.专家思维和复杂交往:真实性的两大支柱

统观全世界的核心素养或关键能力,虽然它们不尽相同,但是都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专家思维和复杂交往。

(张华,2016年)这两大素养群是支撑解决真实性问题的两大支柱,缺一不可。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在2017年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所提出培养目标也突出了“四大关键能力”的培养: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

5.从教授专家结论转向培养专家思维

即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

工业时代强调教授已经得出的专家结论,专家结论被分学科挑选和浓缩,由学科专家整理编制成教材,再通过教师的教授给学生。其评价也主要检验学生掌握专家结论的情况。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自己,关心的都是这些专家结论上学生获得了多少分数。

而信息时代则要求一种更“精准”的教育,简言之就是需要人做人工智能做不到的事,而人工智能不具备的恰恰是以创新为特征的专家思维。

素养导向体现在课堂转型上,重点就是要从教授专家结论转向培养以创新为特征的专家,思维。我们发现,惰性知识的产生常常是因为学生记住的仅仅是书本上所写的专家结论,而没有通过这种结论掌握其背后的专家思维。专家思维也是杜威和布鲁纳所强调的教育理念。

你可能感兴趣的:(真实性:素养的精髓)